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临床药师
编号:12216292
别看着看着就晕了 ——参与药物治疗从五个问题着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2.08
     ——参与药物治疗从五个问题着手

    □ 于 凡

    临床药师进临床一般是在早查房之前到办公室,从医院计算机网络上调阅本病区患者近期的病历、临床检验结果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再结合病情的发展思考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不少刚接触临床的药师抱怨,面对复杂的病情、冗长的病程记录、多达几十条的医嘱,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看着看着就晕了”。笔者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多年,对新手初入临床的茫然深有感触。笔者认为,刚进入临床的药师在查房中应从5个问题着手,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资料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从而更好地与临床医师交流和讨论。

    问题1:每个药物的使用指证是否非常明确?

    即患者的哪些症状或客观指标支持使用某种药物?这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是否针对患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在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当中,该药是否最适宜?这些是临床药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问题2:如果指证明确,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是否合理?

    这就要求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查,包括:药物剂量有无过量或不足,给药途径是否正确,给药频次是否合理,注射剂溶媒选用是否合适等。有些情况下,为了在病菌繁殖初期,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起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往往需要增大给药剂量。如替硝唑用来治疗败血症、腹腔感染、肺炎、皮肤疏松结缔组织感染、牙周感染等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时,通常需要首剂加倍。

    问题3: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和生命体征是否有改善?与当前治疗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一致?

    这是对现行医嘱疗效的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判定是通过症状、体征和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来进行的,通过选择适当的观察项目可定期考查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治疗48~72小时后体温下降,咳嗽减轻,食欲改善,提示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可以改为口服序贯治疗。

    问题4:有已经出现的或潜在的药物副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吗?

    临床药师应对治疗方案中所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有所了解,并制订观察的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如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应该关注患者的听力情况、尿常规和肾功能;骨髓抑制药应关注血象指标;服用地高辛的患者需要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等等。

    问题5:对优化患者的药物治疗有什么其他的建议?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除了药物的选择、给药的途径、给药的时机、不良反应以外,还与致病因素以及患者本身抗病能力有关。一个经久不愈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常规积极抗感染、化痰治疗的同时,可以建议必要的营养支持和适时的翻身拍背引流,这些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重要意义。

    以上5个问题以药品为关注重点,覆盖了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各方面的内容,不仅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用药医嘱,而且锻炼了药师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将所学的药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病例中的能力。笔者认为,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常想这5个问题,可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