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医药论坛
编号:12212354
维生素企业经历冰火 两重天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2011.10.10
维生素企业经历冰火  两重天

     大品种艰难 小品种灿烂

    □ 文/图 本报记者 方剑春

    “今年以来,我们生产的生物素(维生素H)价格已经增长了几倍,仍然供不应求。”浙江圣达药业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蒋丹洋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维生素C、维生素B族生产企业却正告别昨日的辉煌,随着产品价格一路走低,开始面临生产经营的压力。

    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的“第二届维生素产业创新和发展峰会”日前在苏州结束。“小品种灿烂,大品种艰难”成为维生素企业眼下最真实的写照。

    大品种步入低谷

    维生素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大宗品种,根据美国GTI公司统计,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全球贸易额为70亿美元,贸易量50万吨。其中,我国维生素出口量接近20万吨,占比24.12%,出口金额23.05亿美元,占比33.58%,是全球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谈圣采说,我国维生素产业尽管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同时也是全球极少数能够生产维生素全品种的国家之一,相当一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我国一些维生素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话语权。

    然而,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的维生素出口分类占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维生素出口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出口大品种近年来却呈现出口量增长,价格同比下降或同比增长下降的趋势。

    以维生素C为例,该品种曾在我国医药商品出口领域一枝独秀,连续几年维持出口价格高位,2008、2009年出口价格曾经达到7美元/公斤以上,且出口核心企业稳定。但是这一局面去年被打破,由于产能扩张和新企业加入,目前我国预测产能已经超过国际市场需求两倍,出口价格也下降到4美元/公斤,企业经营极为困难。业内普遍认为,不经过三五年的调整,维生素C市场难以扭转目前困局。
, 百拇医药
    再看维生素E,2009年出口量为2.85万吨,价格为19.13美元/公斤,2010年随着出口量上升到3.72万吨,价格略有回落,为18.5美元/公斤,而今年1~7月已经出口2.55万吨左右,出口价格跌至17.43美元/公斤。其原因是该产品生产企业出口量不断扩大,同时福建海欣药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维生素E油及2500吨50%维生素E粉项目正在建设中,产能扩大的市场预期已经提前显现。

    除了上述品种,维生素大品种还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这些品种都面临新进入者挑战,或出现替代产品、核心中间体竞争激烈等问题,呈现出价格下降趋势。

    小品种异军突起

    相对于大品种日子的艰难,维生素小品种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

    据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介绍,小品种维生素的“小”指的是有效成分含量低、产品组分构成低、产量低、上游生产企业少。但小品种却具有大价值,表现在价值高、作用大、应用领域广且不可替代,其下游市场空间大。她举例说,β-胡萝卜素、叶黄素、虾青素等产品的常用规格含量都在1%~10%,分别有人用、动物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相应产品。
, http://www.100md.com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维生素小品种近年来呈现出价格高涨的趋势。维生素A出口价格2010年为21.01美元/公斤,今年为22.22美元/公斤;叶黄素今年90%级的价格为150美元/公斤,食品级的为250美元/公斤……这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无不是维生素大品种价格的数倍甚至百倍。

    生产企业集中度相对较 高是我国维生素小品种生产的另一个特点,大部分产品集中在浙江新维普添加剂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合成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几个公司。

    大多数维生素小品种都是脂溶性维生素产业链上的副产品。从产业链上可以看出,β-胡萝卜素下游是虾青素、维生素A下游是维生素D、维生素E下游是维生素E脂。所以,脂溶性维生素企业特别需要综合战略思维和综合技术路线利用。目前,我国维生素小品种产业化发展在天然与合成转化之间还有技术空间。

    在维生素小品种中,近年来,天然色素类维生素发展迅猛。由于多取自天然,在环保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国际市场有向中国转移生产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废渣、废水的环保处理和综合利用也开始摆上议事日程。8月中旬,某维生素K3企业爆出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铬渣致水源污染,导致家畜死亡的事件,引发业内外关注。
, 百拇医药
    周期性怪圈难破

    据了解,维生素类产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目前出口的大宗品种多集中在水溶性维生素领域。因为水溶性维生素C、B系列属于发酵类品种,尽管投资巨大,但是技术门槛不高,因此靠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比较普遍。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壁垒和宏观调控,不论是企业扩产和外来资本进入都不困难,因此形成了三五年一个周期的市场“怪圈”。“维生素C的发展轨迹在大品种维生素中很有代表性,逃不出周期性怪圈,价格低了就有人跑路,价格高了就有人进来,折腾不断。”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对于未来维生素市场走势,吴惠芳认为,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比较贴切。一方面水溶性维生素C、B系列价格已经非常低迷,在全球需求没有大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的产能持续放大,面临规模性制约,未来必然导致剧烈震荡,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脂溶性维生素A、E、D系列,尽管价格处于高位,需求扩大,应用遍布动物饲料、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领域,但是这类产品生产工艺线路较长,原材料为合成和化工副产品,来源受到限制,核心中间体不易获得,因此扩产空间有限。“这也是此类产品价格高企的重要原因。预计今后脂溶性维生素价格仍将上升。”吴惠芳说。
, http://www.100md.com
    目前,维生素大品种尽管低迷却仍是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主流,而价格高涨的维生素小品种的生产和出口都还非常有限,因此我国维生素产业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谈圣采表示,今年维生素整体出口情况大约与去年持平,出口量增长和价格下降已成事实。

    “维生素产业多年形成的盲目扩产、新建,已经对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在利益面前,总有企业违规,这种情况必须扭转。”工信部有关人士指出。

    今年4月,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2011年维生素C生产计划”,旨在通过核准规范产能来淘汰不合规产能,后续还将有遏制不合规产能的政策进一步出台。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史立军说,维生素C生产计划下发后,有的认真执行了,为减少产量停产限产,但是有些企业并未执行。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寻找新产品,对不合规部分产能进行消化。

    谈圣采表示,从全球来看,维生素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外资龙头帝斯曼、巴斯夫等公司通过购并进一步巩固了地位。我国维生素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维生素产品应用领域横跨饲料、医药、食品、化妆品,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天然资源,但是在维生素工艺技术上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大品种盈利能力不强,小品种产量有限,提高我国维生素产业全球综合竞争力仍然任重道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