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83998
美德,说的做的都少了(美德)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7日 《生命时报》 2011.01.07
     美德,说的做的都少了(美德)

    元旦前有两桩新闻事件,不仅痛心,而且甚感彷徨:12月15日,深圳一名78岁的老人在小区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等家人发现已告不治;12月29日,福州闹市区一位八旬老人倒在人行道上,围观者却无人施以援手,老人由此命殁。

    这两起悲剧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于社会美德的忧思。眼见有人遇险却无动于衷,就算有种种顾虑,毕竟也是件极其悲哀的事。说不定,生命受到威胁的人哪天就变成了曾经袖手旁观的你。

    记得一二十年前,雷锋的故事一直被作为重要一课,讲给每一个小学生听,要他们学习雷锋叔叔的助人、奉献精神。而今,识得雷锋,学做雷锋的孩子有几个?不少媒体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不知雷锋是谁的小学生约有一半以上。反观国外,雷锋精神却经历着由无到有:美国成立了“学习雷锋研究会”,专门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好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街头,经常会出现穿着印有雷锋头像T恤衫的青年,热情帮助别人;在泰国,政府还专门印发了《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
, 百拇医药
    面对如此落差,面对大到见义勇为、恪守孝道,小到助人为乐、遵守秩序等美德正在一点点变少的境况,自古有着“礼仪之邦”称号的我们,是否有些汗颜?

    可以说,当前这种局面的形成,或许与中国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济发展道路,导致很多人自利的一面被迅速放大。同时,也使得法律法规显出很多漏洞,比如损害公共利益者得不到惩罚,因而社会美德缺失愈发成为普遍。

    病从根上医。除宣传教育外,对行使道德者,必须鼓励、奖赏;违反公德者,必须承受谴责、惩罚。久而久之,社会美德的作用就会得到强化。▲

    (作者为河北邯郸教育局公务员)

    征稿:2011年,我们将开设全新的“美德”专栏,如果你曾经被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感动,或是曾为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愤慨和反思,都请您将文章发送至zhangfang@lifetimes.cn,讲述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中华礼仪故事。 (郭之纯)
, 百拇医药
    

    不想踩着狗屎上班(美德)

    近日,在微薄上看到一则寻狗启事,狗的主人承诺,对提供线索者重金酬谢,还在报纸上做了一个整版的广告。

    我不养狗,体会不到狗主人的这种心情,但也不排斥别人养狗,甚至在小区里,看到别人在阳光下的草坪上逗狗玩,也会觉得其乐融融,非常温馨。温馨之余,也有苦水,比如经常会一不小心踩到“雷”,特别是在上班途中,一脚下去,不仅得清理半天,还心情沮丧得不行。

    养狗会让人感觉到“好”与“坏”,说明它不仅是个兴趣爱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此话怎讲呢?比方说,我不喜欢狗,但我不能反对别人养狗,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显然是不厚道的。
, 百拇医药
    但对于养狗者来说呢,你可以养狗,但你别因养狗给别人带来伤害,倘若只管自己养狗开心,而置其他的事情不管,这便是缺德。

    双方都没有这根道德准绳,带来的只能是无休止的矛盾和纷争,到头来,只能是双方都落不着好。

    享养狗之乐,避养狗之患,其实并非难事。曾在街头看到很多人遛狗,随手还带着个劳动工具“小铲子”,随时准备着为自己的爱狗做清洁,狗遛到哪里,卫生做到哪里,不留余患。

    这举手之间,体现着狗主人的个人素质,也会给城市其他人带来便利。腾出一只手来,管好狗的卫生不难,可别让咱每天踩着狗屎上班了。▲

    (作者为嘉兴日报评论员)

    征稿:2011年,我们开设全新的“美德”专栏,如果你曾经被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感动,或是曾为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愤慨和反思,都请您将文章发送至zhangfang@lifetimes.cn,讲述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中华礼仪故事。 (徐 宁)
, 百拇医药
    

    有人滑倒怎能不扶(美德)

    这几天,很多一冬无雪的地方终于盼来了第一场雪。瑞雪调节气候的同时,也带来了些许的出行苦恼,街头不慎滑倒的人明显增多。从北京到上海,从武汉到南京,不少地方的媒体都报道,医院里摔伤的人持续增多,有的城市骨折患者比平时增加了三成以上。

    如此局面,再次把一个已经困扰国人数年的问题,很真切很急迫地摆了出来:当在街头遇到有人跌倒时,要不要赶快施以援手?

    其实,这本来不该成为一个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举手而能助人,既是美德也是乐趣,更何况人皆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若人人皆不助人,将来何人助我?所以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理性上皆可推知,相助陌路是必要且重要的。但遗憾的是,一到现实的场景下,有些人便会退缩。
, 百拇医药
    有人将这种状况的发生,归咎于几年前发生于南京的“彭宇案”(2006年末,声称扶起跌倒老人的彭宇,却被该老人以“肇事者”之名告上法庭)。但无论那一案件的真相如何,我们都不该让一个特殊案例为这种社会现象负全责。换言之,“彭宇案”大概只是一个导火索,其背后更加广泛的道德滑坡现象,更应被重视。

    此处所谓“道德滑坡”,并不是指道德变坏了,而是说其对世道人心的调节力量在不断变小,有些人的信条是:不为恶,但亦不无缘无故地为善。概而言之,或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或是对别人缺乏信任,或是对救死扶伤等伦理原则缺少敬畏。

    这种道德意识的出现,与社会的转型有关,也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给力有关。于前者来说,不少人的生活,正在从“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道德荣誉感等很容易失去既往的作用。于后者而言,首先是缺乏像美国《抢救免责法》那样的法律;其次是社会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褒奖不够,前段时间深圳市奖励了两名在街头帮助陌生老人的少年,竟然成为广泛传播的新闻;甚至,有人因义举受到某些伤害后还得不到应有帮助,所谓“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案例偶有所闻。应该说,是这种综合因素,让纯洁的道德逐渐蒙尘,使得该不该帮助街头跌倒老人的问题,几乎成为全社会的焦虑。
, 百拇医药
    一场瑞雪,映衬出了社会道德层面的灰,让人们听到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音符。希望这样的局面尽快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尽快获得改变。▲

    (作者为河北学者) (郭之纯)

    

    有一种暴力叫“围观”(美德)

    关注是种力量,围观是种压力;而对于被围观的人来说,它也许就是一种“暴力”。

    几天前,听一位长者讲起这样一件事:长者与老伴一起上街购物,途经一处刚刚竣工的建筑,远远就见围了一大群人,又见建筑物上挂着些横幅彩带,以为是商家的促销活动,遂以看热闹的心态凑了上去。岂料走近才发现一群人正齐刷刷地仰头上望,只见十几层的楼高处站着一个年轻人,这才知道遇到了媒体常常报道的自杀跳楼事件。
, 百拇医药
    110警车赶来,迅速铺开气垫,上楼劝导营救。由于警察到场,站在上面的人情绪更为激动,不允许救援者靠近。底下的一些人则显出了不耐烦,有人喊:“有种就快点跳,少在这儿吓唬人!”有的喊:“大冷天的,别瞎耽误工夫!”还有的议论:“估计他也没胆跳下来,不过是吓吓人罢了。”

    这对老人在寒风中默默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那位自杀者被安全营救后才离开。离开前更让他刺痛的一幕是,他听到了一些人对这个结果的不满:“就知道是作秀,吓唬吓唬人罢了!”

    人生在世,对生命的珍视是生命本身赋予的一种本能。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也看到过记者事后对这些自杀事件的采访,有的因冤案得不到昭雪,有的是民工讨不到工钱,也有的是无法面对家庭纠纷……我想,当那些一步步爬上高楼、攀上电线杆准备跳下来以自己生命一搏的人,即使他并没有最终下决心放弃生命,即使这只是一种实现要求的手段,对这种手段的选择本身也已说明当事者被推上了怎样的绝境。

, http://www.100md.com     是的,一个法制社会并不提倡这种极端的手段和行为,人们应当通过正常的行政或法律渠道解决困境,但这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我只想说,对这样一些弱者,当他们身处险境时,同情并且援助是最起码的人类情感。

    作为一个受尊敬的大国,她的国民应当有怎样的精神与文化形象?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我们的承诺是展现一个开放和文明的城市。然而,开放与文明不仅仅是四通八达的漂亮街道和巍峨矗立的高楼大厦,它应该而且必须包括文明的行为和文明的心理。文明的心理首先是博大的爱心。

    那个走上高楼陷于险境中的生命是令人同情的。

    但比起那些无动于衷,甚至表现出闹剧般恶意的看客,谁的灵魂更可悲些?▲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

    征稿:2011年,我们将开设全新的专栏,如果你曾经被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感动,或是曾为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愤慨和反思,都请您将文章发送至zhangfang@lifetimes.cn,讲述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中华礼仪故事。 (柯云路)
, http://www.100md.com
    

    靠法律逼不出孝子(美德)

    一首《常回家看看》,曾唱得每个渴望亲情的老人心头感动;可如今,“常回家看看”要入法律,我却觉得,全然不是回事。

    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子女回家也是老人情感上的需求,所以,一直以来,探望父母成为子女尽孝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但这种情感上的诉求还是与物质需求不同,当它与法律挂上钩,未必能够达到为父母驱散孤独的目的。

    首先,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是追求心灵上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见个面。换句话说,如果儿女因为工作和生计的压力而远离父母,回家的时间很少,但经常用电话和父母交流,虽不能做到常回家,同样能有慰藉父母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其次,用法律来要求“常回家看看”,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形式主义的“伪孝”:一个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因工作繁忙无法经常回家,是“违了法”;一个经常登门“啃老”的不孝子,却是“守法”的良好公民。倘真如此,岂不是与立法初衷背道而驰吗?

    再次,法律都具有强制性,需要在操作上便于司法介入,但什么算是不“常”回家?这很难界定。一个身在重要岗位,无法常常回家的大孝子,难道也违法吗?

    更重要的是,孝道这个本属道德范畴的事情,偏偏沦落到要靠法律强加,这不仅是典型的越俎代庖,还是社会道德标准的悲哀退让。

    我以为,“常回家看看”是道德范畴,就该用道德来约束,不必法律来“添乱”。此外,关于空巢老人的问题,国家和社会应主动分担一些责任,而不是单纯地甩给子女。

    当然,否定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并非否定经常回家看父母这种行为,我们每一个当儿女的,还是应该想办法挤时间,尽量多回家和父母聚聚,说说话。因为这是最起码的孝道。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
, 百拇医药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

    

    宁缺钱,不缺德(美德)

    "缺钱不缺德",不曾想到,这句出自网络红人"棒棒哥"的质朴之语,竟成为2011年的第一句流行语。

    新年第一天,重庆一位以挑货物为生的"棒棒哥"郑定祥在帮人挑两包羽绒服时,与雇主走丢,寒风中,他苦寻雇主5天的事让无数人感动。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喊出的"缺钱不缺德",更是令人不禁动容。

    流行语是时代的温度计。这句"缺钱不缺德"蹿红网络,折射出的却是尴尬的现实。
, 百拇医药
    一些不缺钱的会缺德:往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宠物主人逼人给狗下跪,开着宝马抢购经适房,住着洋楼争领低保金……以至于人们在毒奶粉事件后发现,某企业家所标榜的"大胜靠德",原来靠的不过是"缺德"。

    一些讲道德的却遭遇困境:扶老太太过马路反被敲诈,见义勇为牺牲还遭"牵尸要价"。留意一下那些被作为道德模范宣传的人,许多往往要么贫病交加,要么非死即伤,以至于有人直言:这样的道德模范谁敢去学啊!

    因此,"缺钱不缺德"的意义,不仅彰显了一位普通劳工的德性光辉,更提醒我们反思当下道德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机制:我们是否对践行道德的人保护激励不足?是否为不讲道德的人安排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确实有许多人像郑定祥那样,他们选择义举并不是为了索取回报,但社会却有义务使他们获得回报。否则,如果一个社会总是英雄流血又流泪,德行成了有德之人的重负,缺德反成为无德之人的通行证,那么德行只会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公平正义的秩序也不可能建立起来。
, 百拇医药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种良性的道德奉献与利益分配机制,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这些年来,无论是中组部强调的"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还是各地纷纷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都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不差钱"后,中国对道德重建的努力。与此同时,所谓"惩恶才能扬善",这种努力,还应表现在建立对不道德获利行为的惩戒机制上,比如对"血汗工厂"的打击,对腐败行为的严惩。▲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评论员)

    征稿:2011年,我们将开设全新的"美德"专栏,如果你曾经被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感动,或是曾为某些人的某些行为所愤慨和反思,都请您将文章发送至zhangfang@lifetimes.cn,讲述你身边形形色色的中华礼仪故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