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信息
编号:11970481
中医药在社区大有所为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40期
     中医药在社区大有所为

    北京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层楼房,中医药几乎占了一个楼层。学西医的该中心副主任徐露说——

    她是学西医的,却十分相信中医;她在分管中医工作时,对中医倾注了全部心血;她做事雷厉风行,政府刚刚要求把中医流感处方下发到社区,第二天居民就能喝上煎好的中药茶饮。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露。

    “中医药有治本除根、见效快、价格便宜的优势,社区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在社区大有发展前景。”徐露一语道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的心里话。

    亲身体验转变观念

    起初,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徐露对中医药并不感冒。是儿子的一次食积,使她彻底改变了对中医药的看法。
, 百拇医药
    那是2004年,徐露的儿子出生不久患了食积,吃西药老不见好。信中医的婆婆几次要求徐露去同仁堂药店找中医大夫看看。徐露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婆婆所说的那位中医。

    “别说,中医药真管用,大夫开了3服汤药,花了6元多钱,儿子只吃两服,食积就好了。”徐露欣喜地说。

    后来她自己有不明原因的尿血,西医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多次看西医,吃西药,就是不管用,无奈之下又去找中医。谁知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后,尿血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学西医出身的徐露,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从儿子以及自己身上,徐露尝到了中医药的甜头。从此,她自己或家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就去找中医、吃中药。亲戚朋友有病找她时,徐露也首先向他们推荐中医药。

    水土关系紧密相联

    徐露在基层卫生部门工作10多年了,担任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也已经3年了。她认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主要特色是运用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穴位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慢性病干预管理。形成中心—站点—家庭的服务网络,使居民不出小区,15分钟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一环,二者是水与土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徐露说,就地域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离居民最近,特别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比较方便;就价格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成药、饮片比大医院便宜很多,医保报销比例也大;就服务质量来说,社区医生长期在此工作,居民对他们比较熟悉,比较信赖。社区医生还为老人、孩子提供上门服务,使居民享受到廉价有效的中医服务。

    徐露的话很快得到证实。记者在该中心的中医诊室前遇到一位大妈,她说,自己家就在附近,有病到这里看很方便,什么时候来都不用排队。价格也很便宜,这里挂号费是5毛钱,在大医院是7元或14元,甚至几百元;这里挂一次号可以理疗5次,到大医院一次理疗就得挂一次号;一样的中成药在这里是11元,到大医院是17元;这里针灸、拔罐4元,到大医院价格就高多了。问起大夫的技术,大妈回答,大夫很用心,技术也不错。“如果几服药不管用,谁还再来看啊!”

    一组数字说明了中医药在社区发展的大好前景。徐露说,近两年,该社区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比例,从40%上升到52.7%;中医处方占总处方比例,从54%上升到59.5%;各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从7千上升到近万人次。其中用中医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就达1800余人次。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保健群众欢迎

    一进楼道,记者就看见墙壁上挂着各种宣传栏,有感冒预防歌、花疗歌,有巧食五味、科学养生,以及“看中医前七不宜”等中医科普知识,其中“中医告诉您,6个最佳时间该做什么”比较引人注目,“子时,睡觉保护阳气;丑时,肝经造血时间;寅时,号脉最好时机……”一些社区大爷大妈正在驻足观看,有的还往本子上抄。

    “中医的养生保健知识,百姓易于接受。”分管中医的徐露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专家,编写了中医健康教育讲稿及教育处方,每月坚持到社区开展中医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讲座1~2次。同时,还积极参与流感、痢疾等传染病预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

    每到感冒和流感的高发季节,中心除了组织中医专家为群众义诊外,还开展预防感冒保健知识讲座,如讲解感冒的发病机理、类型及相应中成药的选择等;在居民中推广食疗方、药膳方、养生保健方;组织居民参加健康知识答卷和竞赛等。这些活动扩大了中医药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对指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社区急需中医人才

    走进天坛卫生服务中心,上下5层楼房,如同一家二级医院。就中医来说,几乎占了一个楼层。中医专家诊室、理疗室、针灸室、康复室、煎药室、中药房,干净明亮、设施齐备。中药房配备中成药165种、饮片327种,下面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执业医师,各站统一配备常用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中成药60种以上。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在北京也不多见。

    虽然如此,中医药在社区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人才问题尤为突出。徐露分析,这里有中医师15名,平均年龄近50岁,多为中级职称。虽然中心已经招聘了几位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但毕竟人员引进受到编制的限制,无法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和新老接替。加上工作多、人手少、收入低,一些中医药工作无法开展。

    令徐露感到高兴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免费为中心培训3位青年中医,使年轻中医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理论基础和临床技术得到明显提高。跟随东方医院中医脑病专家进修的傅凌志说,学习专家的诊疗思路及组方用药特点,拓展了治疗思路,丰富了对病种的认识,包括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
, http://www.100md.com
    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更好地融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实现“中心有特色、科室有特点、个人有特长”的目标,是徐露的下一步打算。如引进部分高学历的中医人才,加强年轻力量的培养,形成梯队人才建设机制;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增添仪器和设备;加大宣传中医文化,创造良好的中医氛围,让居民感到中医的魅力。同时,她建议有关部门,对在社区卫生机构的中医师给予晋升职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家到社区服务。 (周颖)

    

    杨金亮:我的价值在社区

    作为一名中医师,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作为一名管理者,带领医务人员完成“防、治、保、康、计、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负百姓重托,28岁的杨金亮作为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东花市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民始终是他心中的崇高信念。
, 百拇医药
    在这个服务站里,杨金亮学历最高,年纪最轻,职务最高,工作最繁杂。通过两年的实践,他体会到社区居民很需要中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的适宜技术;基层很需要学中医药的年轻人,特别是文化高、素质好的大学生,在社区,他们一样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与风采。

    不懈努力——

    六成居民选择中医药

    采访中,几位大爷大妈不断地找杨金亮看看病。“中医认人,西医认门”,这话一点都不假。据杨金亮统计,该社区近6成社区居民选择中医药,与两年前相比,中医药门诊量已从30%上升至到60%。在看中医药的人群中,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原来到这里只能扎扎针灸,或拿一些中成药。现在可以拔罐、穴位贴敷、按摩,还可以牵引、做康复,开汤药啦。”一位大爷满意地说。

    取得这个成绩,杨金亮不仅下了一番功夫,还经历了一段心路历程。2008年,他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7年制毕业,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感到迷茫和困惑。“来社区的病人多吗?疾病谱广吗?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吗?”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他发现社区工作虽然细微、繁杂,却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在服务站这个平台上,年轻人同样可以施展拳脚,大展宏图。
, 百拇医药
    一切从头学起。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老人的医疗,从感冒到多脏器衰竭,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到高血压平稳期的管理,他不断地学习各种医疗知识,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10余篇论文,参编医学书籍一部。在社区服务站,杨金亮给居民发放中医药知识小卡片,为居民制定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食疗药膳健康处方,并不断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范围等,使中医门诊量占据全部门诊量的一半以上。

    服务站的中药房里,两排白色的药斗子干净整洁,上面贴的每味药名清晰可见。打开药斗,一股浓浓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杨金亮介绍,中药房有380多味饮片,都是政府统一配送的,完全零差价出售。因为简便验廉,来此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居民日渐增多。

    “三公”原则——

    调动团队团结协作

    东花市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全科医生、中医、护士等15人组成。在医师行列里,有40多岁的,有60多岁的。干了一辈子工作的老同志,会听从一个20多岁小伙子的调遣吗?
, http://www.100md.com
    面对记者的疑问,杨金亮笑着回答,处处尊重老同志,并且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待每一个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位年轻的站长不仅说得在理,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调动团队力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杨金亮的医务室,码放着一摞摞社区居民健康情况调查表。记者随手拿出一份查看,里面包括患病情况、体检、服务需求、生活方式、体质辨识以及对健康知识掌握等各项内容。“这是东城区政府为民办的一件实事,虽然是抽查,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杨金亮通过征求同事意见,确定调查内容及书写要求,并分配任务。随后,工作人员分别入户调查,团结协作,很快完成了这项繁杂的工作。最近,东城区正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一惠民项目,杨金亮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在诊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医护防联手,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一位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服务站就诊,杨金亮见他头痛、面红,并伴有烦躁、激动情绪,立即量血压,初步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他马上与相关医院联系进行转诊,并给患者口服降压片,安排输液。
, 百拇医药
    大爷住院半月后回到社区,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情绪低落。于是,杨金亮安排康复医师给患者做健康评估,制订康复方案:进行针灸的同时,给患者服用汤药;护士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经过一系列综合方法治疗后,大爷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心情开朗多了。

    对于人员的奖金分配,根据绩效考核而定,实行多劳多得。杨金亮每月按每个人的工作量列出表格,张榜公布,大家一目了然,心服口服。

    在杨金亮的带领下,团队相继完成了居民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咨询、健康宣教、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义务出诊等工作。

    防患未然——

    健康管理增加中医药

    杨金亮做的一份慢病管理方案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在北京市社区慢病管理流程中增加了中医内容,即将中医体质学说、辨质论治纳入慢病管理中。他说,对于未患慢病但存在高危因素的居民,可通过体质辨证,制订不同的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方案,如血瘀体质的居民,建议用山楂代茶饮、多食当归鲤鱼汤等。
, 百拇医药
    对于慢病的三级管理,杨金亮在辨质论治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为主,辨质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并用”、“中医为辅,减少疾病并发症、药物副作用”的干预方法,不仅创新了慢病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果,还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杨金亮认为,加强宣教,转变社区居民看病理念十分重要。急性病、疑难病、重病到大医院;小病、大病平稳期,以及后遗症期等到社区。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吸引居民就医。

    截止到2010年11月,服务站共举办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25次,参加居民1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发放健教处方5000余份,其中中医药健教处方3100份。为了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服务站重点在养生保健、药膳等方面进行宣传,目前,该站正在申请北京市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室。

    杨金亮刚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举办的全科中医师培训班回来。他说,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定期培训基层人员对提高中医师理论知识和临床水平大有裨益。针对社区服务站中医力量薄弱、药物欠缺的现状,他建议,大医院的专家应定期对基层中医师进行指导,包括针灸、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协助开展新项目。通过传、帮、带,不断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医疗的整体服务水平。 (周颖)
, 百拇医药
    

    常淑玲:社区应建立中医药服务体系

    去年11月,法国医疗代表团到北京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他们对这个社区的就医环境、中西医结合健康自测小屋,以及鲜明的中医药特色深感意外并羡慕不已。如此受到外国医疗专家好评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这在中国可能为数不多,但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确确实实做到了。

    该中心主任常淑玲告诉记者,在社区建立中医药服务体系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这对维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大有裨益,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意义深远。

    加强自我管理
, http://www.100md.com
    建立免费健康自测小屋

    “居民健康需要社区医生的指导与治疗,但主要还要自我管理与防护。”基于这个思想,在政府的帮助下,该中心建立了西城区首个居民健康自测小屋。

    小屋面积不大,分为两个区。一区主要是心血管、肺功能、心电图、骨密度、血压、血糖、眼底等自测检查系统,签约辖区居民只要用社保卡在机器上一扫,就可以进行健康体检,其数据记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区有中医五脏相音辨识检测系统、健康状态检测系统和证素辨识评估干预系统。如五脏相音辨识,即社区医生通过对患者声音状况进行25音分类检测,提出患者脏腑以及经络功能的“状态评估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社区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护指导,或进行饮食干预、起居调养、情志调摄,或做进一步检查,或采取按摩保健等相应措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身为中医师的常淑玲介绍,五脏相音辨识系统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人发音和精密仪器,判断人体脏腑和经络的健康状态,及时制订经络调整方案,包括穴位贴敷、疏通经络等,对居民健康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这个小屋从去年8月开始建设,试运行阶段有200多位居民率先尝鲜。“以后测血糖、做心电图、测骨密度就不用去大医院了,在社区就能做了。”王大爷说:“在大医院做这样一套检查,怎么也要上百元,在这里做都免费,当然很高兴了。”

    在开展慢病管理方面,对签约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进行跟踪管理和生活督导,帮助患者“平衡膳食,适量活动”,改变“多吃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开展“三全”服务

    实现社区中医药全覆盖

    “针对辖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社区中医药服务,是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常淑玲说,中心以及下设的7个服务站,在中医适宜技术、饮片、中医药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全覆盖。据统计,该中心2010年前10个月与2009年同期相比,中医药服务门诊人次增长到63.7%。
, http://www.100md.com
    中心的中医诊区近800平方米,有针灸、康复、理疗等科室,能开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贴敷、刮痧、熏洗、捏脊、艾灸、耳针、穴位注射、离子导入等10种以上中医药服务。7个服务站也设立相应科室,能开展6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扎一次针灸4元钱,报销90%之后,自己才花4毛钱,真是又方便又便宜!”一位患者是网球肘,经过针灸之后,觉得舒服多了。

    “这里的中药饮片比较全,比大医院便宜多了,汤药可以代煎,煎药费也可以报销。”从中药房取回汤药的刘阿姨一边走一边说。常淑玲介绍,中心有饮片430余种、中成药218种,为整个辖区提供中药饮片、中药颗粒配方等服务。虽然下面的服务站没有中药房,如果患者需要吃汤药,把处方传真过来,中心负责调剂、送药;需要代煎的,会将煎好的汤药专门送去。

    居民李玉英患半身不遂,走不了路,跑了几家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听说中心康复科按摩不错,就在家人的搀扶下慕名前来就诊。接诊的中医负责人王淼认真负责,热情服务,想出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如理疗、热敷、足浴等。9次治疗之后,李玉英就可以走路、下楼了。对此,李玉英特别感动,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
, http://www.100md.com
    他们在探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的中医全程健康维护工程的同时,也将中医药的健康服务融入特殊人群之中。对待老人,制订中医保健方案,提供上门服务,免费为60岁老人提供中医药体质辨识服务等;对待妇女,提供女性青春期、产褥期、更年期的中医健康服务,传授中医药优生优育保健知识;对待儿童,运用中医药方法解决婴儿夜啼、小儿厌食、小儿遗尿、儿童多动症等健康问题。

    注重健康教育

    组建青年中医讲师团

    那是去年7月的一天,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举办中医健康教育讲座,吸引周围的许多居民前来参加。社区青年中医师高艳、刘美颖主讲的“艾灸养生”和“中医保健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上现场演示,受到居民的一致欢迎。

    高艳向居民讲解了艾灸的养生原理、基本操作手法以及治疗头痛、头晕、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穴位,使居民在了解艾灸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艾灸的神奇疗效。刘美颖讲解了中医保健操的基本要领以及注意事项,手把手地指导居民如何做动作。居民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边听边练,收获不小。
, http://www.100md.com
    其实,这只是该中心青年中医讲师团的一次活动。自2009年开始,中心组建了社区青年中医讲师团,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他们巡回社区演讲20多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慢病防治等,受益居民达几千余人。常淑玲说,这个讲师团由10人组成,都是新进的本科生、硕士生,主要采用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也为中医人员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了这支年轻的团队。

    同时,该中心还组织专家编写中医“治未病”宣传折页25种,如药、酒、茶、果、食等,印刷近20万份,免费发放给居民;在大厅、走廊、诊室等设置中医知识展板、中医格言、中草药展柜,并形成统一风格,营造中医药氛围;依托已形成规模的家庭保健员组织,在社区推广太极拳、八段锦、太极球等健身活动。居民张大叔说:“做完八段锦,微微汗出,感到浑身很舒坦。”他表示,自己要坚持长期练下去,还要带动家人、街坊邻居共同参与,共同受益。

    常淑玲说,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使人们保持心态平衡,避免疾病发生发展。“先医其心、后医其身”的中医理论,就说明人的七情与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中心正准备继续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在中心岐黄馆内建立中医心身医学科室,邀请专家坐诊,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周颖)
, http://www.100md.com
    

    春风社区中医味道浓 家庭模式新颖便民众

    四合院里有影壁墙、藤萝架、金鱼盆,诊室内摆着八仙桌、太师椅、条桌案。记者纳闷,莫不是走进了某位居民家中。定睛一看,没错,这确实是北京市西城区牛街春风社区卫生服务站。

    “找平大夫吗?他在里面院子。”原来,四合院分内外两进院子,外面是全科诊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里面是中药房、煎药室、针灸室、养生室等。走进中医专家诊室,看到一位鹤发童颜、气宇轩昂的长者,他就是原北京回民医院院长、中医专家平光宇。

    平光宇说,政府推出了中医进社区举措,满足了广大民众的需求。但究竟什么模式最好?许多人都在探索。我们建立家庭式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感到既亲切又温馨,如同回到自己的家中。
, 百拇医药
    遂心愿:为居民做有意义的事情

    平光宇为何选择社区卫生站“坐堂”?这得从多年前说起。平光宇从小在北京牛街长大,对这里的环境较为熟悉,对左邻右舍的居民充满了感情。从事中医工作以来,即使在广外医院、回民医院当院长期间,他白天在单位出诊、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回家之后,凡是亲戚朋友、邻居街坊前来咨询就医,他都有求必应。

    看到中医药如此受到居民的喜爱与欢迎,他就萌生一种想法,退休之后要为居民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是中医,就要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2006年,平光宇从回民医院院长职位上退下来,就践行自己的承诺。每周二上午,他准时来东风社区卫生站坐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挂号免费。每到这时,来看病的居民坐满了候诊室,往往加的号都挂完了,还有患者要求挂号。翻开平光宇当天的看病登记本,上有80岁的老翁,下有几岁的孩童。一上午,他忙忙碌碌地看了几十个病人。

    “淳溢医德躬身问病均仔细,抱朴守真悬壶济世有良师。”这是一位61岁患者为感谢平光宇而刻的木雕对联。原来,这位患者自幼咳喘,痰锁咽喉,胸闷气短。患者深受其苦,难以言表。去一些大医院多次求医,说是支气管炎,但屡治屡犯。后慕名来到卫生站,平光宇详问病史,细诊脉象,几番用药,获得奇效。患者自觉身清气爽,不惧风寒,咳喘之疾未再复发。
, http://www.100md.com
    在平光宇的带动下,几位退休中医陆续来此坐诊,将要退休的中医也表示要到社区卫生站发挥余热,造福居民。“从周一到周五,这里的中医专家几乎排满了。凡来春风社区卫生站就诊的患者,都有如沐春风之感。”该卫生站站长王璐高兴地说。

    创模式:让居民有回家的感觉

    “中医药来源于民间,应该回归于民间。建立社区卫生站要体现中医药特色和文化,要让居民有回家的感觉。”在平光宇看来,卫生站不单单是有中医专家坐诊,而是要采取集中医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慰籍、中医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更符合社区卫生工作的环境与特点。

    营造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氛围是工作中的一项。从院落设计到室内家具设施,都采用仿古风格。除了文章开头所见的场景外,还专门打制了古色古香的药斗子、雕花隔断、传统书橱、硬木多宝槅,布置了名人字画、中医药知识展板等,使中医诊室、院落古朴典雅,淡淡的草药香与和谐宁静的四合院浑然一体。
, 百拇医药
    中医专家诊室对面是养生室,悬挂着的四季养生知识宣传框十分醒目,方便居民在候诊时,就可以了解饮食、环境、运动、心理等中医药保健知识。每逢周三,还有营养师为居民答疑解惑。

    平光宇诊桌上摆放着一份文稿,拿起一看,题目是《回族人的养生保健法》。这是他为居民健康教育写的讲课稿。他说,牛街是多民族聚集地,以回民居多。回族群众吃牛羊肉,内热较大,脾气易急躁,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对减轻精神压抑有好处。

    本身就是回族的平光宇,了解回族方言和风俗习惯,与回族居民沟通得心应手。“您是耐夫子(伊斯兰语,意思是火大了),开点药清清热,泻泻火。”平光宇对患者说明其内热大的原因以及饮食注意事项后,患者高兴地拿着药方走出了诊室。

    “糖尿病俱乐部”在平光宇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每月两次的活动,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并进行干预。此外,俱乐部还将聘请专家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服务,为医患之间架起良好的沟通平台。
, http://www.100md.com
    寄厚望:愿中医在社区更快发展

    这个卫生站有14位医护人员,其中4位中医,另有中医专家4人,开展了针灸、拔罐、刮痧、熏蒸、理疗、中药等中医适宜技术。为方便患者,卫生站还安排专人负责煎药。摆放在中药房里的一服服汤药是上午刚煎的,摸起来还热乎乎的。已是中午12点了,调剂师说,上午开出的药方还未抓完呢!

    王璐介绍,卫生站有饮片320种,中成药130余种,西药80多种。就饮片来说,过去一服药平均在7~10元左右,现在饮片涨价了,一服药平均在10多元以上。与中成药比起来,饮片还是便宜得多。到卫生站来看中医的老年人较多,看中的就是饮片效果好、价格便宜。为此,平光宇考虑,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中医药要在社区更快更好发展,必须要培养人才梯队。于是,他到卫生站之后就开始带新人、传技术。

    西医出身的王璐跟随平光宇抄方一年,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得到平大夫等专家的指导,是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特别是专家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及个体化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给年轻人帮助很大。

    平光宇说,在社区发展中医药,后继有人最为重要。如今,政府扶持中医药进社区的决心大、力度大、投入大,还配备了一批中医本科生、硕士生。要留住年轻医师,政策、环境、待遇都必不可少。如今社区年轻医师普遍工资不高,以该卫生站而言,每月几百元的封顶奖金几乎留不住人,就是留住也是心不在焉,不好好干。一些年轻人放弃社区卫生工作,转而去当医药代表挣钱。平光宇建议,这不利于中医药在社区发展,也不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周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