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疾病治疗 > 中医妇科
编号:12532715
子宫脱垂(中医妇科)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7日 国医在线
     【概述】

    女子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前者为子宫脱垂,统称阴挺,又称“阴菌”、“阴脱”。因多发生于产后,故又称“产肠不收”或“子肠不收”。本病多见于经产妇、多产妇,或有便秘、慢性咳嗽史、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产后过早使用腹压增高的动作(如久蹲、搬运等),致使子宫逐渐下垂。一般Ⅰ期和Ⅱa期可以保守治疗,Ⅱb及Ⅲ期脱垂需手术治疗。

    【病因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因气虚下陷,肾虚不固及湿热下注致胞络受损,不能提摄子宫。

    1.气虚 素体气虚,产时过早迸气;或难产、产程过长,分娩时用力太过,阴道、会阴损伤;或久咳便秘,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故子宫下脱。

    2.肾虚 早婚多产,房事过频或素体肾虚,年老肾衰,子宫虚冷,胞络虚弱,无力提摄子宫所致。
, 百拇医药
    3.湿热 子宫脱出于阴户之外,久而磨擦损伤,感染湿热外邪,湿热下注而致溃烂。

    【诊断要点】

    1.本病以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作为诊断标准。

    2.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见图16、17):

    I度 子宫体下降,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仍在阴道内(宫颈外口距阴道口少于4厘米)。

    Ⅱ度轻(Ⅱa)子宫颈已暴露于阴道口或脱出于阴道口外,但子宫体仍在阴道口之内。

    Ⅱ度重(Ⅱb)子宫颈与部分子宫体均脱出于阴道口之外。

    Ⅲ度 整个子宫已脱出于阴道口外。
, 百拇医药
    3.阴挺如为阴道壁膨出所致,同时还应检查膀胱和直肠膨出情况。

    4.子宫脱垂还须通过妇科检查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阴道壁囊肿、宫颈过长及慢性子宫内翻进行鉴别。

    【辨证分型】

    1.气虚 子宫下脱,劳累加剧,下腹坠胀,肢软乏力,懒言少气,小溲频数。苔薄舌淡,脉虚细。

    2.肾虚 生育过多,子宫下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坠胀,小便频数,色清,夜间尤甚。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3.湿热 子宫下脱Ⅱ~Ⅲ度,脱出阴道口外伴红肿糜烂,黄水淋漓,带多色黄或伴秽臭,下腹坠痛,小便黄赤,或灼痛。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分型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提胞宫。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2克 黄芪15克 白术芍(各)10 克升麻15克 柴胡6克 炙甘草5克 陈皮6克当归身12克 枳壳10克 桑寄生12克加减:尿频者,加金樱子10克、桑嫖蛸10克、菟丝子10克;便溏者,加炮姜6克、淮山药12克;便秘者,加火麻仁10克、瓜萎仁10克(打)。

    2.肾虚治法:补肾培元,固脱提胞。

    方药:验方。

    菟丝子 15克 淮山药 10克 熟地 10克 杜仲12克 金樱子12克 山茱萸9克 党参12克升麻6克 枳壳9克 巴戟天10克加减:便秘者,去巴戟天加肉苁蓉10克、制首乌10克;带多色清者,加海嫖蛸15克、菟丝子10克、煅牡蛎30克;带多色黄者,加黄柏10克、椿根皮12克。
, 百拇医药
    3. 湿热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止带。

    方药:参苍白术散合四妙九加减。

    党参10克 升麻15克 苍白术(各)10 克茯苓15克 薏苡仁15克 黄柏10克 川牛膝10克 知母10克 椿根皮12克 败酱草15克 生甘草5克。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适用于气虚者。

    2.金匮肾气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适用于肾气虚弱者。

    3.龙胆泻肝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适用于湿热下注者。

    4.知柏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6~9克,吞服。适用于肾虚兼有湿热者。
, http://www.100md.com
    【简便方】

    1.棉花根60克,水煎服。

    2.金樱子根60克,水煎服,连服3~4日。

    3.枳壳15克、升麻30克,水煎服。

    4.外治(1)蒲公英30克、蛇床子30克、枯矾10克,煎水熏洗(用于湿热、有滋水者)。

    (2)生枳壳30克、莲蓬壳20克、升麻15克,煎

    【其它疗法】

    主穴:维胞、子宫、三阴交(维胞、子宫穴强刺激,三阴交中度刺激)。配穴:肾虚取长强穴(补法);气虚取百会、阴陵泉(补法),也可灸百会穴。

    隔日针1次,10 次为1个疗程。有膀胱膨出者,可针关元透曲骨,或斜刺横骨(双);有直肠膨出者,可针提肛肌,有往上抽动感为度。
, http://www.100md.com
    【注意事项】

    1.本病之发生主要在于房劳多产或产程过长,临产用力过猛,阴道、会阴撕裂,及产后过早劳动,或久咳、便秘等慢性疾病,以致中气下陷,肾气失固,胞络受损,不能提摄子宫。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须加强下列预防措施。

    (1)大力宣传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及妇女五期卫生。

    (2)推广新法接生,提高接产技术,正确处理好各个产程,注意保护会阴,及时缝合会阴及修补阴道裂伤。

    (3)注意产后保健。产褥期及流产后,应适当休息,不宜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避免长期蹲和站位劳动。

    (4)提倡产后早期离床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子宫的生理功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功能。

    (5)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

    2.对子宫脱垂应注意临床分度。对于Ⅰ度和Ⅱ度轻的患者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辨证选用益气补肾之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或取针灸治疗和使用子宫托,一般收缩良好。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巨度重、见度子宫脱垂,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