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药材图谱 > 补益药
编号:12536766
补益药——甘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8日 国医在线
    补益药——甘草

    名称:甘草

    类别:补益药

    拼音:GAN CAO

    拉丁:Radix Glycyrrhizae

    别名: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药用部位:根及根茎

, 百拇医药     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产地:内蒙古、山西、甘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为佳,体重实,粉性足。春季产者体轻松发糠、粉性小。挖取根部和根茎,趁鲜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 百拇医药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本草图经》云:“今陕西河东洲郡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山西隆庆州者最胜。”现今甘草主产内蒙古,称“西甘草”东北及河北、山西等产称“东甘草”。

    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禁忌: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补益药——甘草
, http://www.100md.com
    来源: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科属:豆科甘草属

    形态描述: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

    生态环境:分布新疆。

    来源: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科属:豆科甘草属

    形态描述:特征为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
, 百拇医药
    生态环境: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来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科属:豆科甘草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状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立,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羽状复叶;小叶7~19,卵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有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花冠蓝紫色,长1.4~2.5厘米。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种子6~8颗,肾形。

    生态环境:生于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以及荒漠、半荒漠、荒地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蒙古,苏联,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补益药——甘草
, http://www.100md.com
    【饮片】

    名称:蜜炙甘草片

    饮片性状:表面黄色至深黄色,微有光泽。质稍粘。具焦香气,味甜。

    炮制方法: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甘草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甘草片100kg,用炼蜜 30kg。

    炮制作用:蜜炙后味甘性偏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名称:甘草片(纵)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纵片。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粉性,略显纤维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传统称为“菊花心”。质坚实。气微,味甜而特殊。
, http://www.100md.com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生品味甘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名称:甘草片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外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粉性,略显纤维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传统称为“菊花心”。质坚实。气微,味甜而特殊。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生品味甘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