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颜色与健康
编号:13396453
拔罐后颜色变化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7日 医药卫生报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朱马亮

    笔者根据既往医书的记载和临床治疗观察的总结,现介绍拔罐后颜色变化的临床体会。凡肌体及内脏功能失调者,均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对于诊断和指导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总结以下。

    一、颜色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痛经,患部受寒较重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二、颜色呈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三、颜色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四、颜色呈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五、颜色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这种颜色。

    六、颜色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七、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颜色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八、拔罐后,如出现水泡,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小水泡不需做特殊处理,可以自己吸收,避免衣服摩擦磨破水泡引起感染;大一点的水泡用无菌针在根部刺破,使用棉签把水泡里面的液体弄出来,碘伏或龙胆紫涂擦局部。

    九、随着病情的好转,颜色也会随着减轻,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拔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