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品种分析
编号:11807263
文山三七喜与忧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8.17
     □华信

    三七历史悠久,其“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奇效为世人所公认,特别是明代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将其收载于《本草纲目》之后,三七便逐渐被世人接受和利用,广泛成为治疗各种出血证和血瘀证的良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的显现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三七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但是,目前三七产业也面临着重重危机。随着近10年来三七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三七的需求也一直呈增长态势。过去10年间,三七市场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然而2005年至2008年,三七原料市场因为供过于求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下滑,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种植三七的农户大都血本无归,导致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9年,文山三七总采挖面积不足2万亩,加之2009年3月份几十年不遇的霜冻灾害,损失惨重,产量不足2800吨,而整个三七市场发展到目前市场消耗量已经超过7000吨以上。由于三七价格是2009年才开始明显回升,并带动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各种迹象显示出老百姓有扩大种植面积的趋势。但是三七栽培时间长达3年,也就是即便今年开始扩大种植面积,也要到2012年产新时才能体现出三七产量的回升。虽然前几年三七产量过剩,目前市场还有部分存货,但在未来三年如此低产量的状况下,老货库存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未来三年将是文山三七较为严重的短缺时期。如此,文山三七的市场拓展将受到较大制约。

    此外,文山三七至今未能解决连作的技术问题,目前种植过三七间隔20年的土地基本无法重种三七。经过近20年来快速发展,文山可种植三七的土地资源几近枯竭,在没有解决连作障碍技术的时候,适合种植三七的土地资源的贫乏将成为三七产业长远做大、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关链接

    三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民间最早使用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享有“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美誉。三七由野生驯化到人工种植,至今已有600余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其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而成为了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所产三七由于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成为文山州重要的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三七之乡”。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三七根、茎、叶、花、果中已发现含有79种皂甙类化合物、77种挥发油类化合物、19种氨基酸及多糖以及黄酮类等44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延缓衰老和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