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改革 > 医改快递
编号:11893615
公立医院“卖买”的“对”与“错”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8日 健康报网
    公立医院“卖买”的“对”与“错”

    讨论公立医院当初的“卖”与现在的“买”,不能就事论事,关键在于透过现象找出症结所在,探讨切实可行的防范预案,为新医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卖”与“买”,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或者可以称作两次医改的附加品,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截然分割或评判。由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影响了政府在医药卫生事业上的投入。当时的医改,一是同全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二是其指导思想和宏观政策框架就是既要公立医院引入市场机制,又不允许市场化运作。为了生存和发展,“卖出”公立医院的现象便应运而生。关乎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医疗机构无可奈何地成了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客观上影响到了医疗机构对公益属性的固守。如果将“卖”的责任仅归结于一些地方政府对改革的认知存在问题和甩财政“包袱”,不但有失公平,也不能以理服人。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医改政策,起到了“卖出”公立医院的催生作用。
, 百拇医药
    公立医院具有救死扶伤、健康促进的公益性质,政府充足的财政投入和稳定的卫生政策是其公益属性和医学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医务人员被时而姓“公”、转眼又改姓“私”的变化搞昏了头脑,不仅挫伤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情感,而且对于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大众的切身利益。

    新医改正视上述问题并加大了改进的力度,国家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补偿机制的改革,政府将在三年内为医药卫生事业筹资8500亿元人民币,从而促使公立医院实现公益属性的理性回归。笔者认为,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使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而不是医院“回购”的风向标。新医改实施后,不能因为政府和中央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个别地方政府就借机筹划局部利益和盘算小账。目前出现的“回购”民营医院的现象,反映出新医改在制度和制约机制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对新医改政策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落到实处,从而确保新医改健康有序地进行。
, http://www.100md.com
    笔者注意到,医改方案中提到“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和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那么,会不会有人借此开动脑筋为地方局部利益精打细算,如先将民营医院“买进”获得财政补偿后再转制出去;或者以“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据,不加控制地派生出许多民营非营利性医院?甚而会不会由此刮起新一轮的什么“风”?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并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杜淑英 来源: 健康报)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先行者破冰前行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承载着为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经验、完善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
, http://www.100md.com
    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院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人民群众最为重要的健康“守护人”。截至2009年底,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但近年来,群众普遍不满、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主要指向公立医院。

    “说是从事公益事业、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很多公立医院给人感觉更像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只是不用交税。”安徽省多家基层公立医院院长认为,由于“以药养医”、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多重原因,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被弱化,是导致诸多“乱象”的重要渊薮。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国家在各省区市确定的试点城市中,选择上海、芜湖、镇江、昆明、洛阳等16个城市加强联系指导,赋予探索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的重任。
, 百拇医药
    改革“先行者”的足迹

    在芜湖,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养医”为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奠定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 据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介绍,早在2007年,芜湖市就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医疗机构医药分开改革,成立了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并在市属8家医院开展试点。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芜湖市政府不仅对人事分流全部“兜底”,还加大了财政保障力度,从2008年起,要求连续5年每年新增不少于5000万元的医院建设资金。“软环境”的改革加上“啃”医药分开的“硬骨头”,芜湖的公立医院改革收获了良好效果。

    马鞍山医改则率先在“管办分离”上动刀,组建大型医疗集团,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过1年多的实践,到2009年,马鞍山市医疗集团已经实现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2.9%,总体上摆脱了数年来年年亏损的局面。

    鞍山市把调整、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首要任务。鞍山市政府决定在3年内投资近20亿元,建设8项医院基础设施工程,并整合扩建、迁建、新建一批医院。鞍山市市长谷春立说,届时,鞍山将形成市级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成的全新公立医院主体框架。
, 百拇医药
    上海积极推进和发展高端医疗,鼓励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支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的创办和发展。全市将形成浦东国际医学园区、虹桥商务区2个医疗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机构。(据新华社)

    

    公立医院改姓“私”并不与患者福祉相悖

    据报载,针对广东省卫生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深圳将先把流花医院、沙河医院这样企业办、行业办的公立医院改制成民营医院,实际上这部分医院已经改制按照市场化运作。

    老实说,老百姓对于“公立医院改姓私”会不会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的担忧,其实并非完全杞人忧天。既然市场化运作了,私立医院当然有权追逐更高的利润,现实中,私立医院定位高端,在提供高档服务的同时也收取高档价格的,的确并不少见。于是,改姓“私”的公立医院是否走上同样的贵族化道路,当然也就是合理的担忧。不过,假如因此便把公立医院“改姓私”完全与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画等号,倒也大可不必。事实上,按理来说,公立医院本该由财政承担其开支,但现实的情形是,因为公立医院数量庞大,而财政开支有限,有限的经费根本不足以支撑公立医院的费用,于是,公立医院不过是名义上的公立,私底下还是要从患者身上赚钱“补贴家用”,如此公立医院,收费其实同样不会含糊。
, 百拇医药
    可见,公立医院名公而实不公,从这个角度来看,减少公立医院数量,让公立医院真正名副其实,不再有赚钱的压力,其实未尝不是让公立医疗服务真正回归本位,减轻患者压力的务实之举。不仅如此,医疗服务同样也需要竞争,当市场化的民营医疗单位数量增多,公众的选择面也更广时,竞争之下的医疗费用,其实未必会因为改了姓便水涨船高。

    基于上述视点,笔者认为只要医疗体制的改革真的是出于民生,为了民利,公立医院改姓“私”,其实并不与患者的福祉相悖。(武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