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0646
药用植物学实习——上山采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3期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学生,有一段经历难以忘怀,那就是在大二下半学期期末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中医药系学生参加为时两周的上山采药。说是上山采药,其实是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的实习。

    我们去的地方是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燕山山脉深处的军都山中,距市区90余公里。松山森林旅游区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660公顷,在植物资源中,以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约300余种,海拔2199.6米,为北京第二高峰。

    一大早我们就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有《北京植物志》和铁锹、枝剪、标本夹、编织袋等采药工具来到了驻地。我们住的地方在半山腰。我们每天在山上的生活就是早上出去采集植物,下午在驻地认植物、压标本,晚上要给前一天压的标本换纸,再做一些采集记录。

    第一天去的地方是乌头沟,从驻地向下穿过一片树林就到了。我们边走边开始认植物,老师带着同学们见到典型的植物会停下来讲解,同学们就会摸摸、闻闻甚至尝尝,然后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再把这些植物挖出来带回去做标本。
, http://www.100md.com
    我第一个认识的植物是荨麻科蝎子草属的蝎子草,叶片表面具有蛰毛,老师告诉我们,有些植物尤其是不认识的植物,不能随便用手去摸,比如蝎子草,碰到皮肤就会被蛰出很多小疙瘩。继续向前走,看到几朵小黄花,老师带着我们掰开植物的茎,看到有黄色的乳汁流出来,于是我们又认识了罂粟科白屈菜属的白屈菜。这两种都是药用植物,所以我们在辨认完植物形态后又采了几棵特征明显并且完整的植物作为标本。

    要说植物,松山最多的就是菊科的了,一路上我们就认识了好几种蒿,艾蒿叶羽状深裂,叶背面被白毛,用手揉搓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猪毛蒿茎木质,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植株有浓烈香气;黄花蒿叶面两面无毛,用手揉搓有特殊气味……基本上所有蒿属的植物用手揉搓后都有特殊气味,于是我们学到了“蒿有蒿味”。后来再碰到不认识的植物我们就先用手揉揉,如果闻到蒿味的话,就会对着别人神气地说“这是一种蒿”。

    继续登山,我们又见到了葎草、麻叶荨麻、核桃萩,一叶萩。路上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跟着我们一起走,他们手里举着几棵刚挖的天南星,当时我们不知道天南星在山里遍地都是。
, 百拇医药
    我们还在山路上发现了一棵大苦参,它的叶子很像槐树叶,有的还开了黄色的蝶形花,但是因为太大了,在我们辛辛苦苦地把它挖出来之后竟被一位老师慷慨地赠给了那些不认识的人,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遗憾,毕竟是我们自己发现的第一棵大的药用植物,根还那么完整。

    到了乌头沟我们秉着走光挖光采光的“三光”政策,终于挖到了几棵带着附子的大草乌,还在水边采到了几棵香薷和水金凤,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水金凤(虽然没有花)。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根据花有漆样光泽找到了几株毛茛,根据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无斑点采到了山丹,还在山石上挖下了几株牛耳草和瓦松。

    后来我们又去了松山的大庄科、西大庄科、松树王、瞭望塔、雷劈石等地方,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如白头翁、麻黄、扁蓄、红蓼等蓼科植物。当我们看到一棵还未开花的大植物的时候大家都分不清这到底是祁州漏芦还是蓖苞风毛菊,于是我们小心翼翼的将植物的根刨出来,看到是直根,才确定了是祁州漏芦。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桔梗、沙参、细叶鸦葱、老鹳草、钝叶瓦松、白景天、知母、黄精、玉竹、七叶一枝花、唐松草、酸枣、黄芩、棉团铁线莲、照山白、藜芦、秦艽、地黄等药用植物200余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方法,如将具有托叶鞘的科、叶对生的科、具有乳汁的科、唇形花的科总结出来,这样在认植物的时候就方便了很多。

    半个月上山采药的日子里,我们天天背着工具和干粮翻山越岭、爬沟穿林,虽然很累,有时还因为要同时采集阴坡和阳坡的同种植物回来比对而多走很多路,但看到我们采摘的沉甸甸的草药和厚厚的记录本,就觉得心里也是满满的。, 百拇医药(田晶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