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770633
水——蕴藏着生命的力量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3期
     《说文》:“水,准也,北方之行”。水是生命的起源,没有水,万事万物就失去生命的依托,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润滑的动力。有科学家称,不吃食物只喝水,人可以活七到十天,可是没有水,人顶多只能活五天,人体重量的70%都是水,人体由亿万个活细胞构成,细胞组织完全漂浮在水里。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水世界”。

    在远古,人们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认为水和火都是神的力量,所以恭敬地膜拜水神。中国古代的水神公认的是龙王,“龙”是华夏共同的始祖神,龙被认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同时在天地众神中,龙又被认为是掌管江河湖海的水神,旧时遇到大旱的荒年,人们就会摆出丰盛的祭品向龙王求雨,至今老人们还称自来水管为“水龙头”,就是古老文化的遗迹。

    水是流动的,流动的水才是有生机的,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又是清凉的,人们从滴水成冰领悟到水的本质:寒凉。水又是向下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中,水因寒冷,故北方归属于水。根据取象比类的原则,凡是具有寒凉、向下、滋润、流动的特征的,都归属于水。

    水是五行之一,《尚书·洪范》说“水曰润下”。水与火的性质刚好相反,“火曰炎上”,我们常说水火不相容,就是这个道理。《内经》说:“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把肾归属于水,同时把膀胱、骨、发、耳、二阴等与肾相关的事物都归属于水,这是一种推演络绎法,是古代医学的认识方法,目的是便于临床上的分析和治疗。通过这种认识方法,中医学也同样对肺、肝、心、脾进行归属,把与之相关的五腑、五体(骨、肉等)、五官(耳、口等)进行了相应的归类,从而建立了以五行为中心,以五方为基本空间,以人体五脏为基本架构的整体思想,人体的各个组织部位都与自然界有机的紧密联系起来,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也由自然界的事物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解释。我们要理解中医的理论,首先要有融入自然的思维习惯,万事万物都在医者的心中。

    水是生命之源,同样的肾也被称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古人认为肾中藏有肾精,肾精又称为“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黄帝内经》有“生之来,谓之精”的记载,强调肾精在人体发育中的重要地位。因为肾归属于水,所以补肾的方法,很多时候就称为滋水法或者育肾法,这与水的性质一致,有滋补和培育的意思,因为水如果静静的,一点点的消逝,对水的补充也应该是缓缓的进行,任何峻补的膏滋品对补肾不是很好的方式,可能反而产生不好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