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医药315
编号:11787143
当防“网络医托”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4日 家庭医生报 2009年5月4日(总第1212期)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医托”在不少网站悄然泛起,引诱患者上当受骗。据《人民日报》报道,前不久,一位想做整形手术的汪女士,被号称“中国最好的整形美容网(医美网)”忽悠了一回。该网站提供的相关打折信息是虚假的,而汪女士差点被该网站“转移”给另一家医院。

    “网络医托”,是近来才出现的“新鲜事”。与传统的“医托”不同,“网络医托”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服务,通过网站平台大量复制知名医疗机构的文宣资料,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想去知名医疗机构求医的患者,上网搜索时即进入其网站平台。“网络医托”每介绍一名顾客都可向合作医院收取“介绍费”。其惯用的手段就是在网上移花接木,以打折等为名吸引患者并“转移”患者。

    在笔者看来,“网络医托”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患者希望通过更多的途径选择好医院、好医生。于是,“网络医托”就瞄准了人们的现实需求,“牵线搭桥”。另一方面,某些医疗机构与“网络医托”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以致“大树底下好乘凉”,让“网络医托”为所欲为。“网络医托”的欺骗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侵犯了知名医疗机构的名誉权,更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网络医托”的危害不容忽视。

    时下,我国互联网管理有关规定将注册网站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但对非经营性网站从事有偿服务如何处置还没有具体规定。这无疑给“网络医托”留下了监督的“漏洞”。在这种情势下,卫生部门应积极协助公安部门侦查、取证,打击这种诈骗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对违法网站背后的经营公司要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同时,提供搜索引擎服务的网站若接到关于“网络医托”的举报,也应担负一定的义务。只有各方形成“合力”,“网络医托”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而对患者来说,关键是擦亮“眼睛”,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 百拇医药(江西 刘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