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756257
字里中医 “烦”“躁”皆因心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9日 《当代健康报》 2009.03.19
     “烦”“躁”皆因心

    “烦”是会意字,从页,从火。“页”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烦”,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说文》:“烦,热头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有的人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心中焦躁不宁、厌倦,这是外繁导致内烦,是邪气实,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而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虚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虚。中医称之为“虚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躁,疾也。”(《说文》)“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小动作多,惹恼同学,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走西跑,忙忙碌碌。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坐下来抖动腿,躺下来辗转反侧。有的手脚心烧灼,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其本质大多也是由于内在心火、胃火。由于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摄入大量的含激素的动植物,再加上喂养不当,营养过盛,非常容易导致儿童心火、胃火亢盛。外部环境存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无限的攀比和欲望膨胀,也使得人们内生心火,不能自持。

    (徐文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