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3062期
编号:40092
医院看病药店取药仍很难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2期
     2007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医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处方时必须字迹清楚,不得采用自编代号,还规定“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病人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这为患者“医院看病药店取药”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新规定实施一年来,患者是否能真正享受到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调查中,大部分患者认为——

    医院开的药药店基本买不到

    在新《医师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半之际,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发现一些患者在医院开了药后想到药店买药,却发现医生处方上所开的药品在药店根本找不到。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前,由于有关部门为了弥补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在招标价的基础上加价15%出售,因此,医院的药价普遍高于药店。那么,患者如果拿着医院的处方到医保定点药店买药,岂不是可以节省15%的药费?实际上,医院处方外流的情况并不多。那么,患者为何不去药店而甘愿为一些“大处方”做贡献呢?
, http://www.100md.com
    前段时间,一位同事因眼痛去某医院看夜间急诊。医生诊断为巩膜炎,开了3种药,并告知其中一种叫“迪非”的眼药急诊药房没有,需第二天到门诊药房购买。同事嫌再来一次医院麻烦,就在回家路上拿处方去药店买药,谁知连续跑了3家药店都没买到,只好次日再去医院。

    记者拿起同事的这瓶药端详起来。5毫升的白色小瓶,贴着粉红色标签,生产企业为某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上网一查,它属于普通的专科用药,不含抗生素、激素,记者不禁纳闷起来,小小一瓶眼药水,又不是医院自制药剂,怎么就会买不到?为此,记者走访了数十家药店,但一无所获。

    无独有偶,前些天同学聚会,一位同学抱怨说,为节省药费,自己曾想利用医院与药店药品的价格差,到药店购买医生给开的“可乐必妥”眼药水,可去了好几家药店都没有货。那么,医院开的药品药店为何买不到呢?

    防“走方”是医生的“职责”?

, 百拇医药     一位医生朋友向记者透露,患者在他们医院看病时所开的处方基本上都是在本院取药,这是因为在考虑疗效的前提下避免“走方”是医生开药的潜规则。所谓“走方”是指患者在医院看了病却拿着处方到药店去买药。在低挂号费的压力下,医生给门诊患者看病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处方产生的利润上。处方带来的利润进不了医院,对医生来说,他的劳动价值就没有兑现。

    那么,留住处方的办法就是尽量选择市场上少见甚至是见不着的药,让处方无处可“跑”。新特药、进口药和合资药这三类药符合这个条件,医生在处方上常用进口药代替国产药,用新特药代替普通药。这三类药品定价虚高,给医生的回扣多,给医院带来的利润也大,因此备受青睐,占到医院用药的一半以上。

    那么,为何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这三类药在药店难觅踪影呢?分析其中原因,其一是这些药品价格高,且其中大部分要求现款购买,只有建立完善的采购系统且流动资金充足的药店才能进得起这些药;其二是由于价格昂贵,这些药不好卖,挫伤了药店经营该药的积极性。
, 百拇医药
    “处方权”成了指挥棒

    对于某些药品,药商只供给医院而不供给药店。一位医药代表对记者说,除了某些深得人心的老牌常用药外,很多药品推销的重点都放到了医院这块大“蛋糕”上,特别是新特药类。某些药品是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长期以来因其价廉物美,已经在药店零售中培养起大量的顾客群,对处方的依赖相对小得多。而新特药,即使是非处方药,由于推出时间不长,仅凭药店推销员的一面之词让顾客做出购买决定是很难的,想要由此开拓市场并不容易。但是,如果由医生写在处方上,病人就很容易信服。

    当一种药在大多数药店中都能够买到时,它就变成了“普通药”。医生为了防止处方“跑”掉,尽量不开“普通药”。因此,做医院这块大蛋糕还是做药店这块小蛋糕就成了很多医药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选择。有资料显示,经医院售出的药仍然占药品总销售额的80%以上。可见,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弃“小”保“大”。

    为防止某些新特药变成普通药,某些药品经销商内部甚至会规定该类药不许卖给药店。“只要能在医院保证销量,是否失去药店这个零售市场并不重要。”一位业内人士说,“医院每天能走几百盒药,药店充其量走几盒,这个账是很清楚的。”

    药店卖的大部分是常用药

    医生开的药只有在医院才买得到,药店之间的价格战无法对医院药价造成应有的震动。经营小药店的陈小姐将药品分成5个专柜,分别是家庭常备药、感冒药、外用药、处方药、其他。将感冒药与其他四类药并列分类,这种分法让记者感到困惑。陈小姐对此解释说,买药人群中,1/4是买感冒药的。对于记者提及的“迪非”,她说从来就没听说过,也不打算进货,因为现款购货会占用大量的库存和流动资金,这对于需要精打细算的小药店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况且她认定该药“不好卖”。记者好奇地问:“这类新特药市医院一天要开几百瓶,怎么会没市场呢?”她说:“拿着处方来药店的人很少,通常一天也碰不上一两个。我们卖的大部分是常用药。”, 百拇医药(智利 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