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编号:11700253
阴盛阳衰,化学污染惹的祸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41期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环境中化学物的污染,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中,雄性性器官和生育能力都受到影响,导致雄性变得越来越“阴柔”。科学家称,这一研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这一研究结果综合了世界各国250多项科学研究的结果。

    12月9日,负责该研究的慈善机构CHEMTrust发布了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最为详尽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许多常见的化学物都足以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科学家称,这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难以估量。

    性别偏移化学物质污染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性别偏移化学物质正在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生育。野生动物因大量的人为污染而日趋“女性化”。这些污染物在食品包装、清洁产品、塑料、污水和涂料中普遍存在。这些污染物能导致生殖器畸形,减少精子数量,甚至能将男人彻底变成女人。
, 百拇医药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证实,佛罗里达州的雄海龟具有“女性化”特征,而雄短吻鳄出生时存在异常的生殖器和生育问题。

    10万种化学物质充斥环境

    研究显示,近年来,在人类和野生动物所暴露的环境中,新化学品种类超过10万种。欧盟也承认,其中99%的化学物品没有得到充分监管。而许多化学物品被科学家视为内分泌干扰物,因为它们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值。这其中就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其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儿童玩具中,还有在家具和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阻燃剂,再有虽然被禁用但仍被广泛使用于食品和环境中的多氯联苯以及多种杀虫剂。

    研究报告指出,脊椎动物包括有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每个主要物种中的雄性都受到环境中的化学物影响。

    报告指出:“无数脊椎动物物种的雄性雌性化已经成为广泛的现象。在进化过程中,所有脊椎动物都获得了相似的性激素受体。因此,在一个物种中的发现可以延伸到其他脊椎动物物种包括人类中去。”
, http://www.100md.com
    动物性别大变异

    研究发现,由于鱼类是在水中生活,所以最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为污染物不仅通过它们摄取的食物,还通过鱼鳃以及皮肤进入它们的身体。科学家最早是在鱼中发现性别变异现象的。

    科学家在英国低地地区河流中,一半雄性鱼的睾丸里发现了鱼卵。在英国一些地区,所有的雄蟑螂都经过性别变异过程变成了雌蟑螂。日本以及非洲贝宁湾地区的淡水鱼中,有很多种类都出现了雌化现象,北海、地中海、日本大阪湾、美国西部海岸的咸水鱼也不例外。

    今年年初,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佛罗里达州40%的甘蔗蟾蜍变成了雌雄同体,另有20%的甘蔗雄性蟾蜍出现了轻微的雌化特征。而加拿大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加拿大北部生活的雄性豹纹蛙也出现了雌化现象。研究者认为,这跟农田中喷洒的杀虫剂不无关系。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科学家还发现,雄八哥在食用了受到雌性荷尔蒙污染的虫子后,其大脑慢慢发生微妙的变化,导致它们的嗓音越来越像雌八哥。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家还发现,阿拉斯加地区2/3的黑尾鹿睾丸未降到阴囊中,鹿角也发生变形;而在美国蒙大拿州,2/3的白尾鹿也出现了生殖器异常。在南非,由于食用了受到高度化学物污染的食品,大羚羊的睾丸遭到了破坏;而在一个受到污染的自然保护区,雄性黑线姬鼠根本无法产生精子。

    在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出现了雌雄同体的北极熊。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雄性黑豹已经无法产生正常的精子。此外,睾丸变小的水獭,阴茎变短的貂也都被发现。

    人类性别比悄然大逆转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卢·吉列警告称,这一报告对人类“亮出了红牌”,敲响了警钟。他说:“如果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中发现了问题,那么我们有理由担心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类的男性身上。”其实,环境污染对人类生育能力和男女性别比例的影响已经显现。不久前,美国有研究显示,那些在怀孕期间接触化学品的女性,生下的男婴儿阴茎较小,而且生殖器有雌性化倾向。

    荷兰一所大学的研究发现,暴露在受多氯联苯污染环境中的孕妇所生育的男孩,长大后喜欢玩女孩们玩的洋娃娃和过家家的用品,而不是传统上男孩喜欢玩的玩具。

    加拿大、俄罗斯和意大利受到严重化学污染地区的女性,生育女孩的几率是生育男孩的两倍。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男女性别比例所发生的神秘变化。通常男女新生儿的比例是106∶100,但是这一比例如今在下降。据统计,仅在美国和日本两国,就有25万女婴“本该”是男婴。 (鲍广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