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感悟生活
编号:13397959
感悟理性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3日 医药卫生报
     ■赵志新

    据说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五祖弘忍大师,他的大弟子神秀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神秀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大家看后都深感佩服时,厨房的一个小伙夫却认为大师兄未得真髓,身为文盲的他央求别人在神秀的偈子旁边又写了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看到偈子后,亲自擦掉了这个小伙夫的偈子,然后在他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小伙夫就是六祖慧能。

    这个传说除了让我们感慨六祖慧能的悟性之高外,更使我们感动的是弘忍大师在处理传承衣钵这件事情时,身上闪烁的理性的光芒。当大家都说神秀的偈子好的时候,弘忍看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衣钵不能传非其人。而他在看到慧能写的偈子后,却当着慧能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当慧能凭着悟性在晚上三更的时候来到他的禅房,他把衣钵传给慧能的同时,让慧能连夜逃走,目的是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第二天神秀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果然派人去追慧能,但却没有追到。这个传说让我们感慨的还有,在佛门如此清净之地,也难免有人的勾心斗角、刀光剑影。禅宗讲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也许弘忍大师深知,即使是佛门子弟达不到第三重境界,他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在圆寂前以特殊的、理性的方式将衣钵传给他认为应该传的人。

    传说、故事是真实世界的反光,也许后人以感性流传的只是对悟性的渴望、对理性应对棘手问题的一种愿望。心理学家认为,人应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大致有三类: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三种反应方式各有各的用途。虽然理性反应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他能使人最准确地判断形势,最完善地形成决策,最有效地应对事件。但缺乏感性的人,一定不会可爱,缺乏感性的人生,一定乏味可陈。没有悟性的人,必定不会有灵性闪烁,没有悟性的人生,必定缺少意义。还是一位心理学家说的好:“人的一生,应该屁股坐在理性上,左手握住些感性,右手握住些悟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