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王永炎
编号:11683614
熟读经典勤临证 发皇古义创新说 ——王永炎谈治学(2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1期
     王永炎教授非常欣赏清代俞东扶在《古今医案按》中说的一段话:“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善读书斯善治病,非读死书之谓也;用古法须用今方,非执板方之谓也。”

    对于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是读经典、做临床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否则,或广络原野式的浏览,或皓首穷经式的痴迷,都是治学的误区。章太炎先生曾针对当时学界治《伤寒论》之学的做法提出质疑与批驳,认为是“以实效之书,变为空谈。”其言论虽不乏偏激,但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伤寒论》为中医药经典著作,清代徐灵胎认为:“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其理法方药至今仍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圭臬。《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于“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在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在理论上也很容易钩玄诠释。但是,如果脱离临床实际,往往会有“纸上得来终觉浅”之虞,不通过躬行也难知此事。

    王永炎曾治一位女性带状疱疹患者,3个月前患病,疱疹隐现于季肋部。用中医方法治疗2个月后,带状疱疹未发出而疼痛加剧,遂辗转前来诊治。查患者局部皮肤无任何改变,自言疼痛剧烈,触之疼痛大作。了解既往病史,由于患者系教师出身,口才甚好,记忆力颇佳,用了20多分钟时间诉说病情和诊治经过,初步统计,患者述说的症状竟达20多个。索查前医所用方药,皆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类。

    诊脉过程中发现一个细节:患者尽管口中滔滔不绝,但讲话过程中哈欠连连,有时甚至昏昏欲睡,三部九候沉细无力,与《伤寒论》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高度吻合。若全面兼顾,则寒热虚实夹杂难辨,遂以“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为辨证依据,按少阴病辨治。

    考虑到患者长期过用苦寒,冰伏其邪,毒邪郁里,不能畅达于外而变证出焉;寒邪凝涩,经脉不通而病络,不通则痛;苦寒伤阳,阳为寒闭,阳虚不能鼓邪外出,必助阳解表救逆,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意在以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养,扶正祛邪,表里兼顾;以细辛助麻黄解表,佐附子温经散寒。如此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可谓切中病机。考虑到本病迁延日久,患者情绪急躁,加之疼痛剧烈,又合方以金铃子散,以解郁行气止痛,兼散肝经浮游之火。仅此五味药,嘱患者连服1周。

    患者服药7天后复诊。患者言道:吃了第1剂药后,疼痛没什么减轻,第2剂药吃下去后,疼痛突然加重,第3剂药吃下去,疼痛更厉害了,让人难以忍受。当吃下第4剂药后,疼痛全部消失。7剂药吃完,疼痛顿失,精神好转。

    通过本案可知,辨病机,抓主证为中医之灵魂;有胆有识位医生必备之素质;《尚书》所谓“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诚为至论。对于疑难之病,惟药到病所,邪正交争方为有效;医生当心有定见,如宰相坐镇从容;患者当坚定信念,对医生深信不疑。如此,中医临床实践才能大有作为。, 百拇医药(于智敏 王燕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