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怡情益寿
编号:11688550
追求快乐也应适可而止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8.10.16
追求快乐也应适可而止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迟毓凯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部漫长的电视连续剧,那么其中的苦恼就是剧情,而快乐不过是电视剧中间的广告而已。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是生命的意义,也是人存在的全部目标和终极目的。因此,人活世间,寻找快乐不需要理由,但人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呢?

    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这种心态,就是认识到生活本身的多维性,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知道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的解释。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乐观一点的、积极一点的解释。这其实也是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常常所提到的,人生烦恼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认知,而不是事件本身。一个失恋的大学生可以认为此事导致了人生意义的缺乏,不如死掉算了;当然也可能从中看到,“中华儿女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对于同样的失恋事件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人生态度的不同变化。所以,人生快乐首要的任务是自己能不能以一种积极的视角来看待人生。
, 百拇医药
    其次,要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

    一是贵己贵生,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快乐要从自我的修身养性开始,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道家观点。一个贵己贵生、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更容易快乐一点。道家强调的是对自己的珍惜,老子《道德经》中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给他”,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能爱更多的人吗?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他也不会快乐。

    二是仁者无敌,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这是传统儒家的观点,在许多儒家经典中,快乐的根源常常是依赖于良好的人际互动,比如说《论语》开篇便谈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来了,会令人开心。孔子也常常强调“仁者爱人”,即要善待人、友爱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而人的快乐恰恰也蕴含在这种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之中。
, 百拇医药
    三是道当知足,处理好与成败的关系

    佛家经典《阿含经》中说,“多欲非道,道当知足”。佛家对于快乐的理解则是从人的欲望出发。认为欲望是人的苦恼之源,如何远离苦恼,很简单,减少自己的欲望,是所谓“无欲则刚”,没有了欲望,自然远离苦恼,这样就和快乐接近了。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其实马列主义理论所谈及的快乐和佛家的方式蛮像的,不过马列主义不是像佛家一样主张消灭欲望,而是直接消灭自我,即让人们忘记小我,记得大我,把小小的“自我”放到集体中,放到更广泛的人类解放事业中,那时候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他自己。

    人生苦短,快乐难寻。悲观点讲,快乐对大多数人而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些点缀而已。当然,人如果时时处于快乐状态可能也受不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快乐中枢位于下丘脑,曾有好事者将一个电极连接于小白鼠的快乐中枢,另一端置于外部,小白鼠可以自己通过外部的连接刺激到快乐中枢。这意味着,小白鼠可以自己决定是否享受快乐。能让自己不停地处于快乐之中看起来是令人羡慕的事,不过结果也很有意思,实验的结果是:小白鼠不停地刺激自己的快乐中枢,让自己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欲罢不能,最后导致神经错乱而死。由此可见,快乐是需要追求,但也是适可而止的事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