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64318
医德医风建设不能少了患者参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90期
     近日,山西省卫生厅拟定的《关于实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讨论稿)中提出,该省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对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每一位医务人员设立"医德档案",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水平。(《山西晚报》8月25日)

    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的今天,为了拯救部份医务人员渐行渐远的医德,有关部门开出建立医德档案这一药方,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然而,在我看来,存在着悖论的医德档案很难担当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任。

    这一悖论在于,医德档案源于医疗机构和医生自我记录、自我评价,而缺乏患者参与,如何能保证它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呢?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12月19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医德考评由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和单位评价三个步骤组成,恰恰缺乏了最重要的患者和家属评价这一环节。这种自己记录自己、被服务对象反而没有发言权的医德档案,显然是靠不住的。公众和社会不认可,最终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退一步来说,即使将建立医德档案的职责归到医疗主管部门身上,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我国现行医疗体制,医院及其主管部门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如果让这些监管部门来负责医德档案的填写,仍然无法让人信服。

    从扁鹊华佗时代开始,我们医务界就不乏理想的标杆,而实践证明,理想的标杆要靠制度来支撑和保卫。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仅仅希望通过建立档案来约束医生医德无疑是很不够的。医患关系长期不可调和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医疗机构在创收思维下的逐利冲动,由此才引起了医院以药养医,医生拿提成、收回扣、药价虚高等问题。试想当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都与医疗服务收费直接挂钩时,任何的道德劝说都是徒劳。与医德档案相比,我们更期望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制度建设,对医院机构和医生违规行为严格问责,用体制的力量消除医院牟取暴利的侥幸心理,借制度留住医生的医德。惟有如此,才能对种种丑陋的病态行径起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孙瑞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