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7 > 正文
编号:11637684
5.肿瘤病毒学med126com.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3kb)。

    肿瘤病毒学

    (肿瘤病毒病因)

    肿瘤学研究生课程

    2002年5月

    总 论

    凡能在人或动物引起肿瘤或在体外能使细胞恶性转化的病毒都称为肿瘤病毒。

    肿瘤病毒与人类肿瘤

    研究历史:

    1908年 Ellerman和Bang用鸡白血病的无细

    胞滤液感染鸡,鸡可发生白血病

    1911年 Rous用可过滤因子成功地诱发了鸡

    的肉瘤。1947年Claude等观察到病毒

    颗粒, 命名为Rous肉瘤病毒

    Rous肉瘤病毒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肿瘤病毒。

    对于肿瘤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逆转录酶的发现和第一个癌基因(src基因)在病毒基因中的定位等, 都是在这一系统中研究获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

    Shope肉瘤病毒

    ? 1933年Shope将病毒所致的野兔乳头状瘤进行皮下移植试验,发生浸润性鳞癌,并证明兔粘液瘤、纤维瘤和乳头状瘤均由病毒引起,称为Shope肉瘤病毒。两年后Bittner首次证明含有致瘤病毒的乳汁可将鼠乳腺癌传给子代。

    60年代后又陆续发现许多病毒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大部分 DNA病毒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肿瘤。如人类的腺病毒、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与人类的两种肿瘤,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1962年Burkitt从流行病学调查和地理流行病学分析,认为东非儿童中高发的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可能与传染因子有关。1964年Epstein和 Barr在淋巴瘤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病毒,命名为EB病毒。

    1908年Ellerman和Bang发现自发性

    鸡白血病的无细胞滤液能感染鸡并引起

    白血病。

    1951年Gross分离出小鼠白血病病毒,并陆续报道了病毒引起的大鼠、豚鼠、猫、狗、猴白血病。

    70年代初在日本特别是南部沿海湿

    热地区,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高发,Miyoshi等人从一例男性ATL病人外周血与脐血共培养建立了MF-1细胞株。1979年Hinuma等人在这株细胞中观察到新的C型RNA病毒,称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

    与此同时美国NIH的Gallo等人从皮肤型T细胞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建了CTC-2细胞株, 分离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与ATLV在免疫学和分子杂交方面相同。 1983年在美国冷泉港举行的T细胞白血病病毒会上,将此两种病毒命名为HTLV-I。

    1982年从美国西雅图1例毛细胞白血病病人脾建立的细胞中分离出C型病毒,其核心抗原P24与HTLV-1不同,但具一定同源性,故称HTLV-II。

    1980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一例淋巴腺病综合症(LAS)病人分离到1株新的逆转录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病综合症相关病毒(LAV)。同时Gallo实验室也报道分离出类似病毒,称HTLV-Ⅲ。研究表明LAV / HTLV- Ⅲ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有关。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此两种病毒定名为免疫缺陷病毒(HIV),属逆转录病毒中的慢病毒科。

    病毒的基本特点:

    1、体积微小,以nm计算,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镜观察;

    2、非细胞结构:无包膜病毒仅由一种核酸和

    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

    3、基因组:RNA或DNA

    4、严格细胞内寄生;

    5、以复制方式繁殖;

    6、对抗生素不敏感。

    肿瘤病毒的特征

    1、诱发肿瘤:

    在实验条件下,有的肿瘤病毒能在同一动物引起多种肿瘤,如多瘤病毒可使小鼠产生23种不同部位和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有的肿瘤病毒可使多种动物发生肿瘤,如鸡肉瘤病毒不仅诱发禽类的肿瘤,也可诱发哺乳动物发生肿瘤。

    2、传播方式:

    肿瘤病毒可以在动物界以潜伏状态广泛存在,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或通过胎盘、乳汁感染子代。病毒诱发肿瘤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宿主的遗传特征、性别、内分泌状况、免疫状态、年龄以及病毒的致癌强度等等。

    3、细胞转化:

    肿瘤病毒在体外能使正常细胞转化,转化细胞的特征与体内肿瘤细胞相似。

    肿瘤病毒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

    (1)完整病毒

    (2)仅有核酸,不能合成病毒外壳

    (3)仅有核酸,或部分核酸片段与细胞

    核酸整合,不能产生完整病毒

    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

    1、增殖性感染(productive infection):

    又称裂解性感染(lytic infection),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病毒基因可充分表达,病毒繁殖、复制,产生感染性子代→ 细胞裂解、死亡。

    2、非增殖性感染(non-productive infection):

    肿瘤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率很低或完全不复制,但病毒核酸整合与细胞染色体上,使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即转化,细胞转化后可获得无限生长的特性,因为肿瘤病毒在某一阶段被阻断,所以并非所有的病毒基因均能表达。

    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变化

    1、病毒繁殖:引起细胞裂解死亡,导致

    损害性疾病,多为急性;

    2、整合:病毒核酸整合于细胞核酸中,使

    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即转化,导致增生性疾病,发生肿瘤。

    细 胞 转 化 的 特 点

    1、形态与行为的改变:

    a. 梭形细胞圆化、增大、母细胞化;

    b. 对附着体的粘着力减弱,细胞相互间的走

    向失去正常规律性,失去接触抑制,细胞

    重叠生长,可以悬浮生长,软琼脂生长(集

    落形成),微肿瘤样的细胞灶斑;

    c. 生长时减少对血清成分的需要,糖原酵解

    获得能量。

    2、细胞表面结构变化:

    糖运送加快,透明质酸成分增加,失去胞浆

    微丝状物,出现胚胎抗原或病毒相关抗原等;

    3、非表面性的生化改变:

    如释放蛋白酶类,胚胎基因再行活化,激素

    产生异常等。

    4、若真正发生肿瘤原性转化,接种到适合的动物

    宿主可形成肿瘤。

    研究人类肿瘤病毒病因的技术方法

    1、细胞培养:

    (1)建立肿瘤细胞株:研究细胞内是否有病

    毒或病毒的痕迹;

    (2)细胞转化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是否具

    有致肿瘤的特性,如人EBV能使正常人

    的B淋巴细胞转化成类淋巴母细胞,转

    化细胞带有病毒基因,可连续传代。

    (3)细胞融合:将带有病毒基因而无完整病毒的T 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用下与 敏 感 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这样

    可去除T细胞内对病毒基因的抑制作用,从而复活T细胞内的病毒。

    (4)药物激活肿瘤病毒:嘧啶类似物(正丁酸、TPA)可激活T细胞中的肿瘤病毒

    2. 用无胸腺小鼠建立人类肿瘤的移植瘤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