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635899
不要误信书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0期
     明白了读书必读注的道理,还必须会读注,了解古人注传经文的体式。这是学习中医古籍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来讲,解释古书的传注有两个大类别。其一是随文释义,即只考虑某个词在某一书或某一句的含义而不去思考它在别的书或别的句子中的各种不同含义,如给古书的注疏。注疏时使用“传”、“源”、“解”、“诂”、“训”、“笺”、“注”、“释”、“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专门术语,在这些训诂的专有名词中,有的词义本来就相差甚微,后人就干脆把它们合并成双音词使用,如“疏证”、“校注”、“义疏”等。另一大类是专门用于通释字、词的专著。这类书也十分浩繁,较为常用的又可分为三小类,一类是专门解释古书语义的,如由《尔雅》开端的义书等;二类是音义兼注的,如唐代陆德明编纂的《经典释文》等;三类是形音义综合解释的书,如《说文解字》等。每一门类的书有很多,每个传、注者也常依自己的师承关系和所学之长、熟悉程度,各有自己习惯的常用之书,放在案头。

    学会读注还要不误信、误解书注。一九九二年著名医史文献专家、已故先师郭霭春先生出版了《新医林改错(内经、素问)分册》,其中有读注纠错例,今举一条,依例说明读注之方法。又有医籍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对杨上善《太素》注纠错仅举一例,一并供读者参考。
, 百拇医药
    例一:“无厌于日”(《四气调神大论》)

    顾观光《素问校勘记》云:“厌即餍字”。梁章钜《退庵随笔》卷十二谓“厌字似当读入声”。

    郭霭春按:这两种说法,于义都有不足。“厌”有“安”的意思,这从《诗·谌露》郑笺、《文选·辨亡论下》善注引《方言》都可得到佐证。“无厌于日”是说夏天应当早起,不要安于日出,而恋席不起。

    笔者以为,在注释《四气调神大论》“无厌于日”时郭先师例举顾观光和梁章钜的两处注释,但并未误信古注,而是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

    例二:“众脉弗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勿以形先。可棁往来,廼施于人”。(《太素》)

    钱超尘按:杨注云“棁,五骨反,动也”。“棁”今音“琢”,(zhu),房梁上的短小立柱叫作棁,所以《尔雅·释宫》说,“梁上楹谓之棁”,郭注云:棁,侏儒柱也。《礼记·礼器》云:“管仲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正义》引李巡曰:“棁,梁上短柱也”。这样看来,《太素》“可棁往来”之“棁”,与梁上短柱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一定是个讹字。又考杨训“棁”为“动也”,而“棁”从无此义,更证明“棁”乃误字。今考《素问·宝命全形论》及《甲乙经》均作“可玩往来,廼施于人”,又考《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诸书,均作“玩,五换切”。而“玩”字经典有“动”训,如《说文》“弄也”,《玉篇》“戏也”,均可引申为“动也”。由是观之,《太素》之经文和注释当作如此校正:“可玩往来,廼施于人”,杨氏注:“玩,五换反,动也”,反切下字之“骨”乃“换”字之形讹,“棁”乃“玩”之形讹。(见钱超尘、刘振民《、释因的研究与校勘》)

    笔者以为,上例钱超尘老师从训诂学、校勘学、音韵学多方面考证“棁”乃误字,可见不误读书注需要有扎实的文字、音韵、训诂学的功底。, 百拇医药(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