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04730
《中医药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建议指导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5期
     为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当前抗震救灾疾病防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和《关于在震区灾后疾病防治中应用中医药方法的指导意见》,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院内著名中医药专家及临床一线专家编制了《中医药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建议指导方案》

    灾后疫病防治

    根据中医学“三因”治则,川西属山城之地,天时正值初夏,地震之灾,天渐热,雨水多,湿热相蒸,加以人畜死亡,蚊虫滋生,易生灾后瘟疫。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创伤后感染,出现高热难退时,可以配合使用透热解表,清热化湿的中药,处方如下:

    银花18克,连翘15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生甘草10克,蝉衣4克,僵蚕8克,姜黄8克,酒军4克,胆南星8克,炒栀子10克,豆豉15克,荆芥穗8克,黄连6克,黄芩10克,水煎内服。
, http://www.100md.com
    2.对于肠胃湿热,出现发热吐利等症时,可予清热化湿解疫之法,拟方如下:

    藿香10克,香薷10克,党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甘草10克,水煎内服。

    3.对于灾区湿热之地,人有惊恐之情,外受暑湿,内伤食滞,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呃逆欲吐,小便不利,或见恶寒发热,头痛肢倦,苔白腻或薄黄,脉濡数等证。治以芳香化浊,理脾祛湿,佐以清热,仿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化裁:

    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苍术12克,厚朴花12克,茵陈12克,黄连6克,马齿苋12克,草寇仁6克,车前草15克,炒薏苡仁15克,陈皮8克,六一散15克,水煎内服。

    4.上述药方使用方法:上方剂量均为成年单人的日用量,日1剂,6日为1疗程。
, http://www.100md.com
    可按比例增加剂量,用煎煮大锅药的方法给重点人群服用,起到防治结合的作用。

    亦可以把药物研为细末,每服10克,温开水冲服,日服2次。

    儿童用量酌减,小儿可以使用上述剂量的1/3。

    5.相关中成药的使用:对震区的骨折患者或软组织损伤患者,可以用中成药正骨紫金丹或云南白药。

    对震区肠胃病,上吐下泻,脘腹不适,偏于寒湿者可用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水剂、丸剂等剂型亦可)或保济丸,或玉枢丹,偏于湿热者可用加味香连丸。

    灾后易发疾病防治

    1.时疫性腹泻

    本病湿热秽浊内阻者居多,预防宜用清热利湿、芳香避秽之法,药用葛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苍术15克,鲜藿香20(或干藿香10)克,苏叶10克,马齿苋30克,生甘草10克。以上为每人1天剂量,可根据病人数决定总用量,用大锅煎煮,连服3~5日。
, http://www.100md.com
    2.胃肠功能低下

    属于肝胃失和所致,有纳呆、便秘、腹胀等症。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通便。药用柴胡12克,生白术30克,枳实15克,焦山楂10克,鲜芦根30(或干芦根20)克,草决明15克,瓜蒌15克,砂仁6克,清半夏9克,炒谷麦芽各15克,水煎内服。

    3.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辨证论法:

    (1)风寒夹湿者,多有恶寒,发热、身重、苔白等。药用藿香15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葛根20克,葱白5节,生姜3片,水煎内服。

    (2)内热外感者,多见发热、身汗出,苔黄、尿赤。药用藿香15克,佩兰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后下),生石膏30克。水煎内服。

    (3)外感咳嗽者,银花15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前胡15克,黄芩10克,甘草6克,水煎内服。
, http://www.100md.com
    (4)风寒高热伴咳嗽者,生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羌活10克,水煎内服。

    4.皮炎

    由于灾区常引起接触性皮炎,皮肤红肿甚至糜烂。治疗方法有:

    (1)马齿苋30~60克,水煎外洗或湿敷。

    (2)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0克,车前草30克,浦公英15克,大青叶15克,甘草10克,水煎内服。

    5.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破溃,可用马鞭草15克,马齿苋15克,苦参10克,蒲公英20克,煎汤外洗,每日1次,连用3~5日。

    骨伤科救治
, 百拇医药
    (一)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除有手术适应症的开放性骨折以及合并大血管、神经损伤的四肢骨折,或挤压综合症,或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骨折外,其余的骨折均可采用中医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或结合骨牵引。

    1.闭合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

    一般采用手法复位、一次性牵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经皮针拨复位等复位方法早期复位。注意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可重点经皮针拨复位,复位失败可临时固定,择期手术治疗。

    (2)固定

    小夹板固定:可根据部位选择合适夹板、纸板等进行固定,适应症如桡骨远端骨折、前臂双骨折等四肢骨折。

, 百拇医药     外固定器固定:可根据部位不同选择力臂式架、单边架、环形固定器、骨折复位固定器等。

    其他固定:持续牵引固定及外展架固定等。

    (3)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1~4天内注意患肢的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足趾主动活动、麻木等。注意调整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上下活动1cm为宜。

    如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应进行以下处理:

    ①疑似筋膜间室综合征或早期病例,应立即解除过紧外固定,外敷活血化瘀中药,如七厘散等;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ml、七叶皂苷钠20mg或20%甘露醇250ml、复方丹参液20ml。
, 百拇医药
    ②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明确且较重者,应抓紧时机准确、彻底地行筋膜切开减压术。不具备切开条件者,用小针刀网状切开筋膜。

    ③中药口服活络效灵丹加桃仁、红花、大黄、车前子、泽泻。

    外固定器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针道护理,防止感染。注意检查外固定锁针器,防止松动。

    (4)中药治疗

    按中医骨折三期辨证内服中药。早期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法,选用中成药七厘散、回生第一丹等。中期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为法,选用中成药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等。后期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法,选用中成药仙灵骨葆、六味地黄丸等。

    2、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 百拇医药
    (1)对于开放创口在1公分左右、局部污染不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可行简单清创、消毒、伤口内喷撒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局部包扎后,按闭合骨折处理。

    (2)对于伤口在2公分以上、局部污染严重、软组织损伤广泛的开放性骨折,需先行彻底清创、缝合伤口,然后采用骨牵引术、石膏外固定术或外固定架固定术等作为控制手术。

    (3)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开放性骨折,在伤口清创后对骨折予以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一般血管可结扎,重要血管需吻合,神经断裂应尽可能吻合。如界限不清,可用丝线临时固定在周围软组织以便二期修复。

    (二)创伤并发症

    1.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指肌肉丰富的肢体(特别是下肢)或躯干被倒塌的工事、建筑物或其他重物长时间挤压、受伤肢体的自压或缚扎止血带的时间过长,使受压缺血部位的肌肉受到破坏,在解除挤压之后发生以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针对挤压综合征,应遵循以下处理原则:
, 百拇医药
    (1)积极妥善处理挤压伤,防治休克,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2)局部处理:伤肢制动,禁忌按摩、热敷,避免使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带。早期切开减压。

    (3)碱化尿液和利尿:早期挤压综合征患者,给予碱性饮料(8克碳酸氢钠溶于1000~1200ml水中,再加适量糖)。严重挤压伤,成人每日输入5%碳酸氢钠200ml。20%甘露醇250ml快速输入以利尿。

    (4)治疗高血钾、防治急性肾衰:首选透析。

    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挤压综合症出现的以下情况,可配合中医药治疗方案:

    (1)局部肿痛

    肢体肿胀较轻,血循环无明显障碍者,可先暂时制动肢体,给予冷敷、并密切观察;肿胀重者应尽早行筋膜间隙减压术,消除坏死组织。
, 百拇医药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下注。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燥湿。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四妙丸加减:黄柏15克,苍术15克,牛膝12克,薏苡仁3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9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甘草3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

    三七粉,冲服,每次3克,每日1次。

    云南白药,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正红花油,涂擦患处,每日3次。

    (2)休克与低血压

    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出现脉率增快,面色苍白,皮肤发凉,低血压甚至休克。此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辨证:气脱津伤。

    治则:益气生津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生晒参6克,黄芪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熟附子3克,黄精15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复方生脉针,静脉点滴,每次10~20ml入10%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

    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10~20ml入10%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

    (3)肌红蛋白尿

    发生肌红蛋白尿时要多饮水、多排尿,促进肌红蛋白的排出。
, 百拇医药
    辨证:下焦瘀热。

    治则:破血下瘀,凉血止血。

    方药:桃核承气汤合小蓟饮子加减:桃仁12克,酒军9克,桂枝6克,芒硝6克,小蓟15克,蒲黄9克,藕节9克,淡竹叶9克,滑石15克,通草3克,甘草6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4)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

    辨证:瘀热互结,胃气上逆。

    治则:理气泻热,和胃降逆。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半夏9克,枳实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生大黄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内服。
, http://www.100md.com
    常用中成药:

    小柴胡片,每次5片,每日3次。

    新清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5)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中医临床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证候:

    ①阳气衰微

    主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少、尿闭,排尿无力,舌淡苔白,脉微。

    治则: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加减:人参6克,附子9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10~20ml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每日1次。
, 百拇医药
    ②湿热内蕴

    主证:高热不退,口干欲饮,尿少、尿闭,舌苔黄干,脉数。

    治则:清利下焦湿热。

    方药:八正散加减:车前子15克,通草3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栀子12克,滑石30克,茯苓12克,生大黄6克,甘草梢6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三金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中药灌肠:生大黄30克,公英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100~150ml,灌肠,每日1次。

    ③热毒炽盛证

    主证:高热或身热夜甚,小便短赤灼热,伴有出血(吐、衄、咯血),舌深绛紫暗,苔焦黄,脉细数。
, 百拇医药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柴胡24克,天花粉24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穿山甲15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苏木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皂刺15克,甘草10克,水煎内服。

    常用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30ml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每日1次。

    中药灌肠:生大黄30克,公英30克,芒硝30克,枳实15克,水煎100~150ml,每日灌肠1次。

    2.伤口感染

    (1)对感染创口清洁换药,每天1次,脓液多者每日换药2次。

    (2)可配合黄柏、马齿苋煎水冲洗伤口。
, 百拇医药
    (3)对伤口愈合慢者,可加用益气活血药物,如生黄芪,当归,鸡血藤等水煎内服,外用康复新液湿敷(或生肌玉红膏)。

    3.深静脉血栓

    早期可疑合并深静脉血栓者,行静脉点滴血栓通600mg、复方丹参液20ml,口服中药黄芪、丹参、泽兰、地龙、三七粉等复方。

    4.褥疮

    (1)监控对象及部位:严重损伤昏迷、外伤性截瘫、年老体弱、长期受压不能活动者等。注意骨突出部位,如骶骨、股骨大转子、足跟、后枕等。

    (2)预防措施:褥疮好发部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按摩,局部加棉垫、空气垫圈等。

    (3)治疗方法:红花酒精浸液外擦局部。 (未完待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