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护理教育
编号:11601339
重视护士身心健康增强护理团队活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4日 《现代护理报》 2008.04.2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护士职业的角色功能已拓展为“不仅要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要使健康人保持健康”。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护士将承受人类迅速增长的健康需求而带来的更大压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努力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才能提高护理队伍战斗力,为满足健康需求、提高人们健康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护理人员常见身心问题及原因

    1.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健康水平下降

    临床护理工作需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临床护士承担了对患者的日常观察、督促、打针、吃药等具体的临床工作。同时还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治疗工作由护士执行和完成。此外,护士“三班倒”工作性质扰乱了其生活规律,使身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长期下去,护士的身心健康难免下降。

    患者逐年上升,护士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当前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较之以前护士需要面对更多的患者,并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久之,护士就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问题,随之也会出现一些头痛、腰痛、肌肉酸痛、肠胃不适、注意力难集中等躯体症状。
, 百拇医药
    2.特殊职业性质、工作氛围造成身心健康状态改变

    以人和生命作为工作对象的护理工作,其职业性质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操作一丝不苟。这使得护士常常处于一种如临大敌的应激状态,时间稍长,便开始产生高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体验。

    患者的病痛、伤亡增加了护士的情绪控制负担。护士在工作中直接、频繁地面对患者病痛、死亡以及亲属失去亲人等极端痛苦的场面,易产生同情、悲伤等不愉快的心理体验,还可能产生内疚、无助等挫败感和“人生无常”等悲观消极情绪。情绪波动大,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如食欲下降、入睡困难、梦境险恶等。严重的还可能使护士长期处于轻度抑郁状态,影响工作,甚至出现消极怠工。

    3.职业歧视、医患矛盾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专业化已得到学术界的承认,护士职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由于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护士职业仍然受到一些人歧视。基于这些歧视,护理人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受到不公正、不合理待遇。反复的挫折和打击,易使护理人员产生职业价值失落感,导致护理人员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心理,造成职业倦怠,影响护理质量。
, 百拇医药
    当前医患矛盾较突出,患者及家属遇到医疗问题易将矛盾转移到护士身上。如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护士,甚至辱骂、打击报复护士。结果影响了护士对患者原有的友好服务态度,护士也产生了对患者的敌对情绪,最终导致护患矛盾。

    4.护理学科发展带给护理人员的学习压力

    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承受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护士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新业务、新技术。而护理工作又极为繁忙。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必将产生新的压力源,加重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

    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合理排班,劳逸结合一是护理管理者应在科学地调查统计护理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分布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人力,以避免人力浪费和过度疲劳。例如,对医院患者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患者少,护理需求下降的季节、时间段减少护理人员,让多数护士得到及时的休息调整。反之,则加派人手,减轻单个护士的工作压力。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督促护士劳逸结合。例如完善体育设施,鼓励护理人员坚持体育锻炼,举办护理系统田径运动会等;在工作期间,后勤保障部门要合理配餐,均衡膳食,增强护士体质。为护士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等。
, http://www.100md.com
    2.维护护士心理健康护理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给予心理干预,用心理学方法指导护士解除心理压力,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例如通过各种心理学专题讲座,发放心理科普知识手册等,让护士掌握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增强她们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与信心,使她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并能在工作中用积极的情绪活动去影响患者。

    3.加强沟通协调,教育管理与关心体恤并行护理管理者应善于沟通、协调,做好医护、护患以及护士和其他各类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的相互协作、领导及同事的理解支持等能有效地缓解护理工作的压力,有利于护理人员保持身心健康。管理人员应深入基层,多听听护士的心声。当护理人员因劳累、紧张或情绪失控引发护患纠纷时,管理者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应多一些关心,少一点斥责,设身处地理解护士,帮助她们化解窘境,认识错误并自觉改正。

    4.积极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帮助护士适应新形势首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护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例如掌握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并积极从政策上、资金上鼓励护士外出学习进修,以及支持部分优秀护士在职读研究生等。其次,护理管理者应带头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动态,带领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学科的发展。三是护理管理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在理论学习中认真讲解,在技术操作上细心指导,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护理人员。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孙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