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1561
坚持继承创新 发挥特色优势 促进科学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6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5年7月,原名“山东省立中医院”,由时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毛泽东主席保健医生的刘惠民先生创建并担任首任院长,现年门诊量逾80万人次,出院病人1.3万人次。为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示范中医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薪火相传,继承为先

    该院从建院初期即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的学术继承工作。刘惠民先生是誉满全国的名老中医,对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症研究均有高深造诣,形成了独特的辨证用药体系。当年,刘惠民先生即将其治疗失眠和健忘的验方,制成“桑葚补脑汁”,成为本院最早的3种自制中成药之一。刘惠民先生曾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收受学员20余人。上世纪70年代后,医院组织力量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先后出版《刘惠民医案》、《王玉符医案》和孙重三“小儿推拿”教学片等,较好地总结和传承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医院名医荟萃:内科名医如主张“调胃重在养阴”的韦继贤,善用经方小方的王玉符,善于“攻下”的冯鸣九,组方遣药以“轻小通灵”著称并有“活字典”美誉的叶执中,主张“清凉”的张哲臣,善用温补辨治胃肠病的李庭玉;妇科名医如重视脾胃的王光符;骨科名医如1958年出版国内首部中医整骨专著《临床整骨学》的梁铁民,擅长手法复位和夹板治疗骨折的杨锡嘏、梁洪恩;针灸名医张善忱、方基庆;小儿推拿名医孙重三;儿科名医丁瑞麟、亓笔锋;眼科名医陈明吾;中药名师吴焕章等。一代名医交相辉映,为医院临床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逐渐使“省中医”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医院先后为这些名老中医配备授受弟子,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今日的学科带头人。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新一代名老中医继承先贤学术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步奠定了医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名誉院长陆永昌教授于1983年首次提出以“中风病”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诊断专用名词,参与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尚德俊教授在国内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之先河,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黄乃健教授主持的“内痔套扎疗法的研究”、顾振东教授主持的“农吉利的抗癌研究”和肖永俭教授主持的“内关穴位特异性的研究”、周次清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级奖励。

    多年来,该院坚持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目前,医院先后遴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5人和山东省继承工作导师11人,共培养弟子44名。

    医院始终重视中医药经典的讲习和研究,今年,在山东省中医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由医院承办,在全省率先对全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技术人员进行《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的培训和考核。
, 百拇医药
    中医专科群形成和崛起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医院各临床学科均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学术梯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疑难病症防治水平等方面已具规模。形成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和优势专科群。现在,该院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规划重点专科2个(周围血管病专科、老年病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个(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科、高血压专病),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中药制剂国家三级实验室1个,省重点专科、学科15个。

    老年病专科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专科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全国最大的中医老年病专科之一,山东省名中医专科。专科坚持以临床疗效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医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原有常见老年病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对老年心血管病、老年脑病和老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和防治方法,如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益气健脾法治疗老年糖尿病、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等均属国内首创,同时该院还针对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进行了中医药治疗的系列研究,整体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自2002年以来,开展中医特色疗法18种,开发新药1种,自制中药制剂23种,共承担课题80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8项,获奖课题23 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9项,厅局级13项。
, 百拇医药
    周围血管病科 1959年该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专科。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研究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专科、全国周围血管疾病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山东省名中医专科。学科创始人尚德俊教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创立了外科血瘀证学说及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八法,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并已向全国推广。专科创立了多项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突出内外合治的特色,建成了现代化的中药熏洗治疗室。成功开展了微创血管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介入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最新手术,形成了在全国病床数最多、学术梯队合理、专用设备齐全的专业科室。

    骨科 建立于1955年,是该院传统优势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山东省名中医专科。自2002年以来,开展新技术、特色项目11项;有4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立项资助,课题涉及诊断学、组织工程学、中药复合及缓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等方面;完成并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课题共9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四肢骨折、脊柱疾病、骨关节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断肢再植、小儿骨科疾病等方面建立了独立诊疗体系,在小夹板固定、手法整复及内固定、接骨丹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形成突出特色。
, 百拇医药
    该院现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3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2人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2人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

    该院搭建了中医药学术传承技术平台,在已建成的名老中医专家门诊楼基础上,计划创建“山东省名医堂”,逐步吸引省内外名老中医来院,最终形成坐诊、讲学、传帮带的名医效应体系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

    至2010年,该院1/2以上的学科将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建成4个以上国家级重点专(学)科,力争使3个重点专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创立8~10个规模化专科医疗中心,构建2~4个新专科。

    目前,该院正进入新的关键发展时期,将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着力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医院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实现科技创新、思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