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王永炎
编号:11572128
熟读经典勤临证发皇古义创新说——王永炎谈治学(8)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3期
     中医有“善医者不能自医”之说,王教授认为,对“善医者不能自医”应该客观理解。它不是指医生治不好自己的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而是不能治疗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疾病”。即:不学无术之病,脉证罔辨之病,轻忽人命之病,遵守时套之病,药似对症之病,曲顺人情之病(清·吴楚在《医验录》)。医生如果染上这些疾病,必须及早治疗,否则害人害己,遗患无穷。

    不学无术之病 王教授非常重视学术的传承研究,认为“学”属于理论层次,“术”属于经验层次。学不丰则术亦贫,学为术之基,术为学之用。医生只有不断学习钻研,才能使学与术同步增长,才能提高水平,治病救人。

    王教授指出,不学无术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就是“吃老本”。评上教授,拿到博士学位,随师出徒,就认为大功告成,精通医道,不肯花工夫忍受“十年寒窗”的勤学之苦,不读历代贤圣哲言,古今经典著作。靠家学、师承、职称、学位、头衔吃老本,也是不学无术。

    脉证罔辨之病 中医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是一以贯之的连续过程。医生如果不辨脉证,不研医理,只死记某药可治某病,某病当用某方,这也是为医者的大病。
, 百拇医药
    古人对于疑似难决之证,一定要凭脉诊决断。中医虽然有“从脉不从证,从证不从脉”之论。“不从”,是不从于外在的表象,而从于疾病的本质,是“从其真不从其假,不从其外貌而从其神髓。”医生如果不辨脉证,临床少有不颠倒错乱者。

    轻忽人命之病 “医家有割股之心。”为了治病救人,医生可以为患者无私奉献。如果对患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草率应付,敷衍了事,耽误病情,诊治失误,或者技术不精,怕担责任,对任何疾病,都开具一些四平八稳的方剂,轻病必渐加重,重病必渐至死。顾忌自己的名与利,不顾他人之死与生,这都是轻忽人命之病。

    遵守时套之病 天下事最便利的,莫过于按套路进行;危害最大的,也莫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按套路治病,不精求医理、深究药性、详察病情,医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圆机活法、三因治宜等无从谈起。《庄子》“致精无形”的境界难以企及。医生变成胶柱鼓瑟,按图索骥、拘方治病的匠人,治好的患者屈指可数,无效患者比比皆是。概当今利益驱动,一小时诊十数名病患,三五分钟依“套路”处方应病,则误人误病不为少见,企盼医者将心思放在病家身上,当自责改正。
, 百拇医药
    药似对证之病 医贵详察,切忌似是而非。孔子曰:“恶似而非者,不恶其非。”错误不可怕,最怕的是似是而非。

    医生临证在于权衡,在于用药;用药之妙,在于辨证。如果一见发热,就用柴胡、黄芩,头痛则用川芎、藁本,腹胀则用枳壳、厚朴,口渴则用麦冬、花粉,其他一概不问,只说这是对证药。如此之类,看似对证,实则误人。

    中医临床用药变化多端。有些药物,看起来似乎不对证而实际对证,不仅在形似之间。如果不求其真,但求其似,则药不但不去病,反会增病;药不但不救人,反误人误病。

    曲顺人情之病 有的医生,或者为了讨病人欢喜,或者为了让旁人称赞,或者为了和其他医生融洽关系而曲顺人情;有些医生以随波逐流为良法,以同流合污为趋时,不求病家有实效,但愿众医无闲言。之所以曲顺人情,关键在于自己无真知灼见,既怕担风险,又怕没利益,只能随风转舵,阿谀顺从。

    医生如果患有以上“疾病”是亟需医治的。, 百拇医药(于智敏 王燕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