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7092
脉枕情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58期
     我有一方保存多年的脉枕,是我的心爱之物。但凡有了心爱之物,皆以珍藏为上,秘不示人,而我又做不到。

    它有近20厘米长,不到10厘米宽。底平上鼓中凹,它有着虎、鹿之皮样的斑斓文彩,它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像高明的设计师心仪的设计,它柔软而又富有弹性,冬日不凉,夏日不热,任何病人的手放上去都会感到无限舒适。

    四十多年前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学毕业、家境困窘的我,放弃了继续升学等当时各种时髦理想,应当地德高望重、名噪四方的一位老中医的特招,做了他的学徒。从此,钢笔一支,青灯黄卷,开始了我的医事生涯。师父的多年言传身教,加之自己的不懈努力,我由一名没有学历的中医学徒,最终获得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的正式职称,调到城里的中医院。

    当时我的一家老小仍然留在老家农村,我经常趁周日回家探望老人,料理家务,家乡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总有人在这天找我看病。居室成了诊室,但只有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和处方,没有脉枕,病人伸出手来请品脉,我就随机找个书本、毛巾,甚至烟盒当做脉枕。有时这些都难找到,我就移动坐位,把手放在弓起的膝上诊脉,诸多不雅、不便,父亲看到眼里,记在了心里。
, http://www.100md.com
    一次,我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患了阑尾炎,我匆匆赶回,把父亲用救护车接到城里,发现已经形成了阑尾周围脓肿,鸡蛋大小的肿块刺激得老父疼痛不堪,外科同事们告知这情况只有手术治疗一法了,家人担心老人年事已高经不起手术风险,他自己亦十分固执地不做手术,一如既往地要求中药治疗。我只得振作起精神,按中医程序为老父重新“四诊八纲”做了一次详细辨证。参考资料,结合以往经验,为父亲处方、抓药、炮制、煎汤熬药。亲自书写病历日志放置在床头,并用药渣局部热敷……不期病势日减,两三天时肿块明显缩小,五日肿块消失,一周后症状全无,着实令我的外科同事们惊叹不已。

    父亲在城里静养的日子里,每天要到我们诊室稍坐片刻,这期间发现他不时打量我诊桌上那个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脏脏的脉枕。一天他拿着一张《中国中医药报》对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接过来看了一下,标题是《继往开来,发扬光大》,是介绍全国著名中医任继学先生有关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诊疗经验丰富的文章。当时我没有时间细读,而我心里说:我仅仅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临床医生,老父亲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
, 百拇医药
    一个星期天,父亲给我送来了用紫红底色迷彩服样斑纹的人造革做外皮,内充以海绵样泡沫,他自己缝制的一方脉枕。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大楷、小楷写得都不错,可是从我记事起从没见他拿过针线,不知道上了年纪的他费了多大工夫才做成这方脉枕。它为诊室生辉增色不少,吸引着但凡来就诊的男女老少惊奇的目光,小孩子们总是爱不释手地把玩。我时常听到一些女患者交头接耳的赞语———缝得不错,我心中很是惬意,自觉用它品脉辨证得心应手,闲时静对着它,心里特别舒坦。

    老父几年前离我们而去了。这方脉枕还在,只是它上面已点片斑驳,老态龙钟了。可我总舍不得让它离开我的诊案。终于有一天,一个就诊的女患者带着的顽童,趁我没注意,把脉枕上的人造革揭裂了开来。我很是不愉快,但又无可奈何。我叫裁缝出身的妻子重新缝起来好再用,不想她缝得比我老父原来的做工差远了———不鼓不平、无角无棱、针角大、不合缝,我很不满意,我生气地说:“真想把它扔了!”

    妻子戴上老花镜,把那脉枕拆开了来重新翻工。突然她大喊“你快来看!”这时我们才发现这脉枕是双层的,里边仍然悬一方完好如初的脉枕。拆开的夹层里放着一方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剪报,是那年老父叫我看的那篇标题是《继往开来,发扬光大》的文章,剪报里边还夹着用毛笔书写的草药处方,一眼我就认出是老父的笔迹,处方的内容如下:

    忍冬藤、青连翘、蒲公英、紫地丁、生甲片、皂角刺、光桃仁、甜瓜仁、粉丹皮、赤芍药、滴乳没、京三棱、蓬莪术、生玉米、浙贝母、生甘草。

    除了药名,且连炮制加工、药物剂量、煎服方法,都抄写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这是我当年为他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时候斟酌再三的那张方子,虽然已纸质变黄,但墨迹如新。

    对着又一方崭新的脉枕,对着那篇发黄的剪报,对着老父抄写的我应急所处的那帧“墨宝”。更是对着老父对我深情无限的希望,也是对着他老人家对祖国医药学深情由衷的热爱,我不觉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http://www.100md.com(王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