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8期
编号:11516542
改良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 解决呼吸系统危重病诊治难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8期
     本报讯 (驻地记者 张中桥)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金发光教授领衔的项目组,系统地开展介入性肺脏病学相关技术研究,解决了呼吸系统一些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题,尤其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心性气道狭窄的治疗等方面取得成果。日前,该项目荣获2007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应用于临床仅有10余年的历史,1998年12月金发光教授等引进相关技术,并结合国情和呼吸学科发展状况,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大范围的改良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有:

    1. 针对肺外周病变、弥漫性肺疾病和胸内淋巴结肿大诊断困难的问题,分别设计了经X线或CT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外周病变活检术;B超引导经皮肺自动弹性穿刺活检术;64排CT代替气道超声定位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等新方法,明显地提高了诊断成功率,降低了医疗费用。

    2. 筛选并制定了我国介入治疗中心性气道狭窄的常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如微波电凝、高频电烧或电切、氩等离子器、激光气道消融、气道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常规、注意事项和术后并发症,为在我国普及该项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将支气管镜介入应用于危重呼吸衰竭的救治,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治和顽固性咯血的治疗等多个方面,如危重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快速气管插管,镜下吸引和灌洗,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困难;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活检诊断以及通过介入微波、电刀、激光、氩气刀、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防止肺毁损和保护肺组织;顽固性咯血的病因诊断以及通过镜下微波、激光烧灼、凝固止血或镜下灌洗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止血,扩大了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范围。

    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已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23680例次,开展各种介入治疗技术2500余例次,有效率和成功率均在90%以上。研究成果已在全国2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