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5310
我们不是“出气筒”(心灵语丝)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7日 《生命时报》 2007.08.07
     一位先生走进咨询室,大声羞辱心理医生,他的情绪越来越亢奋,甚至开始攻击医生的妻子……这不仅仅是电影《心灵捕手》的片断,它也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日常的咨询工作中。

    张先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第一次进入咨询室,就开始出言不逊。事实上,像他这样的来访者也并不少见。他们攻击性强,常常错误地认为,花钱咨询就可以为所欲为。面对他们的羞辱,我们通常一再忍耐。在常人看来,这似乎难以理解,也曾有人问我:“心理医生难道是出气筒吗?”当然不是。

    我们之所以能容忍张先生的行为,是因为,专业的心理医生都明白,来访者的攻击,主要是发泄对伤害过他的人的不满,与心理医生的行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也许有人会问:“谁伤害他,他就找谁去评理,为什么要冲心理医生发脾气?”但实际情况是,越是在咨询室里猛烈攻击我们的来访者,越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露不满和愤懑的人。他们在人前往往表现得唯唯诺诺,而一旦进入咨询室,就感觉做什么都无需顾忌,一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付了钱,二是因为咨询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心理医生往往会拿出最大的耐心,不仅容许他宣泄内心的压抑和苦闷、甚至愤怒,而且还会鼓励他更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然,我们不可能允许他们随意地宣泄下去,有时需要通过一些限制,甚至微小的挫折,来鼓励他们把过分强烈的攻击性逐渐减弱下来。心理医生的工作就是适度接纳咨询者的过激情绪,陪伴他们成长,当然,我们也希望大众能理解,咨询师有耐心决不意味着他们是“出气筒”。

    (刘晓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