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基础医学 > 实验动物学
编号:58874
第四节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http://www.100md.com 《实验动物学》
一、温度
温度变动缓慢,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可以本能地进行调节与之适应。但变化过大或过急,机体将产生行为和生理等不良影响,影响实验结果。
一般当哺乳类实验动物,当温度过低时,常致性周期的推迟,而温度超过30℃时,则雄性动物则出现睾丸萎缩,产生精子的能力下降;雌性动物出现性周期的紊乱,泌乳能力下降或拒绝哺乳,妊娠率下降。因此实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动物易于患病,均可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甚至造成动物死亡。动物实验时最适宜的环境为21~27℃。
喜马拉雅(Himalaya)兔在20℃环境下饲养时,耳、尾、鼻和四肢尖端生长白毛,而饲养在10℃时,则生长黑毛。一些小啮齿类实验动物,在气温降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冬眠,如金黄地鼠,当气温降到4℃时,则开始冬眠。10~28日龄乳鼠分别饲养在3℃、22℃和33℃,可观察到乳鼠的甲状腺、胃上腺、肝脏、肾部皮肤以至尾巴的构造都有明显差异。一些药物的LD5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较大差别(见表11-13)。
表11-13
两种不同温度对药物LD50的影响
药    物
15.5℃
27℃
苯异丙胺(Amphetamine)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硷(Methedrine)
111.0
33.2
麻黄硷(Ephedrine)
477.1
565.0
各种动物,甚至同种动物不同品系间,其最适宜温度都有差别。室温应保持在各种动物最适宜温度±3℃范围内。一般常用的几种实验动物对20-27℃的温度范围都能适应。灵长类实验动物(尤以南美产的猿猴,如绒猴)和无胸腺裸鼠,要求较高一些的湿度,而家兔、狗和猫要求低一些,兹将文献资料所列多种实验动物的最适温度综合在表11-14中。
表11-14
主要实验动物最适温度(℃)
动物种
国 内
英 国 Lane-Petter氏(1970) IHVE指南书(1971)
“欧洲”手册(西德1971)
日 本
小 鼠
15~20
20~22
22~24
21~23
22±2
22~24
大 鼠
18~22
18.3~22
22~24
21~23
22±2
23
豚 鼠
15~20
17~20
18~20
17~20
22±2
21~25
家 兔
15~20
15.5
18~20
16~19
18±2
23
15~20
21~22
19以下
18~21
22±2
24
15~20
22以下
19以下
12~18
18±2
24(幼)
灵长类
20~24
20~22
27(绒)
22±2
24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药业版 > 医疗器械 > 医械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