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肾脏内科 > 正文
编号:76584
童年期人际关系创伤在人格解体化障碍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13日 医学空间
     (Am J Psychiatry 158:1027-1033, July 2001){l, http://www.100md.com

    7月11日 与其它分离性障碍相比,创伤与人格解体化障碍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Daphne Simeon博士及其同事系统性地研究了童年期人际关系创伤在人格解体化障碍中的作用。{l,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选取49例符合DSM-IV人格解体化障碍的患者和26名无生命轴Ⅰ类及Ⅱ类疾病,且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分离体验量表和童年期创伤检查表对分离或丧失、躯体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目击暴力和性虐待等项目进行了测定。{l,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发现,童年期人际关系创伤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对人格解体化障碍的诊断和预期分离、病理性分离、人格解体的评分都具有高度预测性。从总分和最严重性来看,情感虐待都是人格解体化障碍诊断和预期分离评分的最明显预测指标,但其对广泛性分离的评分并无此效果。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综合考虑对后者的预测效果更好。绝大多数情感施虐者是父母。虽然不同类型的创伤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仅有少数有统计学意义,这强调了在研究中包含不同类型创伤的重要性。{l,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童年期的人际关系创伤,尤其是情感虐待,在人格解体化障碍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与其它类型的童年期创伤相比,情感虐待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中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问题,因此值得予以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