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保健品
编号:5991
保健品成分为什么要保密?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2日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讯 一位做过多年保健品推销的人士说:"我们最怕消费者问及我们的产品里面到底是什么。"说实在话,这位推销人员够坦诚的了,他反映了保健品推销者的普遍心理。为什么怕消费者问成分呢?他又告诉说:"我们过去推销的‘XXX‘里面其实就是从‘XXX‘中提取的一种有益菌"。这样一说破,不禁让大家噗哧一笑,原来如此。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中,许多产品的成分和含量被"无意"忽略掉了,或者被"科学"地升华成为洋文,或以模糊的"XXX"名称取代。让销售者道不白,更让消费者弄不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看来是厂家为了防止其他人假冒,保证其专有生产的意思,其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使其产品神秘化,有意对产品配方进行隐瞒,有意不让消费者弄清楚产品的成分和性能,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因为,许多保健品商家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成分的保密能够增强产品的神秘感,神秘化的东西更能引起人的关注和激发购买欲望。例如某些厂家将从五粮液集团购买的"果寡糖低聚果糖"称为"双歧因子"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有意将本来十分清楚的物质名称用一个"科学"而时髦的词语来替代,故弄玄虚,跟消费者大玩词语游戏,将消费者引入认识上的误区。 国际上没有保健品,只有食品和药品。在我国,保健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至今,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仅批准了调节血压、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改善睡眠、促进排铅、润咽喉、促进泌乳、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美容、改善肠道功能、对化学性损伤辅助保护作用等20余种保健功能。国家对保健食品不允许瞎吹,不允许随意宣传疗效。成分的保密,或在成分和含量上故弄玄虚的保健食品,违反了国家对保健食品的管理规定。

    成分保密的目的,在于提高价格,在于多赚钱。可见,一些食品再加上一点保健成分就成了保健品,人吃了是没有害处的,只是以添加的保健成分的名气,用几元十几元的东西赚了你几十元上百元钱,这些保健品商家宰消费者真是没商量。大家看穿了内幕,不如就买五粮液集团的果寡糖。 可见,成分保密的保健食品,厂家有意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应该得到制止。

    《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