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基因
编号:5634
找回健康基因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10日
     当我们的双脚刚刚跨入21世纪,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吴任钢教授就不无忧虑地指出,新世纪我们将为自身生活规律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付出更为沉重的健康代价。这份代价包括人类的基因已受到严重损害。

    吴教授所说的生活规律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是指人类的生活形态违逆自然界既定的节律。其结果是造成人体新陈代谢失常,使肿瘤、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抑郁等疾病得以发生和蔓延。

    受此危害最深的当属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中被称为“白领”的高收入者。脂肪肝、痛风、心理疾患等已成为他们中的常见多发病。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中大约有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危机,白领则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人群。一份医学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夜生活丰富,平均睡眠时间比20世纪90年代前的人少了1. 5小时。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最后几年里,失眠和睡懒觉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挡在了晨练的队伍之外。也就在这段时期内,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明显下降。而且受影响的不止是年轻人。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似乎已不知喝水。原因是其味觉和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趋迟钝,很容易出现感觉不到口渴的现象。饮水不足,体内水分补给不够,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大脑,天长日久可导致脑老化,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
, 百拇医药
    生活规律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还让我们中的很多人患上了大楼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电脑思维定势导致的心理失衡。在现代人中,开怀大笑的时间只是40年前的1/3。就连医生似乎也变得心不在焉。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该国只有9%的医师能够完成完整的“医师和病人的对话过程”,而仅有1.5%的医师关心病人是否听得懂。

    不幸的是,这还并非问题的全部。据介绍,现代文明中的诸多因素已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类基因的损伤。这些因素包括广播、电视系统和医疗电辐射设施及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创造”的微波电磁场,冲击双链DNA使其扭曲或连接键发生断裂。空气、水的化学污染,食物中的农药残留,过量食品添加剂,抗生素及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等,抑制细菌、病毒、肿瘤中的DNA,影响DNA的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其表征为白血球下降。艾滋病病毒、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等直接进入细胞核的染色体基因中繁殖,致使遗传基因损伤。尤其是人类用以抗击病毒、致病菌的主要手段是抑制细菌与病毒基因的药物,过量使用又会进一步损伤人体基因。此外,过重的心理压力、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过度的脑力与体力透支,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失调,体内自由基、乳酸、丙酮类、二氧化碳等代谢物的积淀,影响基因的表达与复制及损伤基因的自主修复,最终导致细胞老化与疾病发生。一个显见的例子就是某种引起近视的遗传异常在文明社会使得1/4的人发生视力问题,而这点小小的异常对我们的祖先却无丝毫影响。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觉得宝贵,打碎了才觉得可惜。对现代病、对因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我们布下的种种陷阱,我们却并非无能为力。专家认为,既然导致现代病肆虐的原因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那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防止或减少现代病的孳生蔓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美好。故而,生活中我们需洁身自好,发展中我们需兼顾平衡。我们需远离对自身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及物质,调节自身的生活规律,克制可预知的灾难性生物及基因开发等等。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如此行事。 《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