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整形外科
编号:3751
为狭颅婴儿“改头换面”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7日 医学空间
     关于这次“改头换面”的手术,是一位骨科医生告诉我的。他在电话里不时地咂嘴:“要把这狭颅症小囡整个头盖骨拿下来,修理一番后再装上去,这能没问题?!”尽管病人全身上下只有颅骨不属于骨科的“研究范围”,但对于同行将有的惊人之举,这位骨科大夫还是不由得大叫——乖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鲍南副教授选择10月10日为一名因狭颅症而头面部严重畸形的十月男婴实施大范围颅骨整形手术。这是国内第一。

    当记者确切地目击了鲍南医生将小宝宝自眼眶以上的全部头盖骨“搬”离,在手术台一侧的小台子上再用尺、笔对其作细细裁剪的情形时,一种从脚底心由下而上、令两个膝盖发酥发木的感觉便重重地袭来。鲍医生说,别紧张,手术计划是完整的,“我们要把宝宝内隐的上眼眶推出去,为原本狭窄的前额骨挪出一块大大的空隙来,再将已经横向长得过长的颅骨部分截掉。”手术的目的很明确:为奇异的头颅脸庞整形,更为发育受阻的脑组织“松绑”。
, 百拇医药
    由于病人家属的原因,我们暂且隐去了这位上海小病人的姓名。说起病人被发现还真有点偶然。小宝宝因其他不适在医院就诊,刚好被路过门诊部的鲍南医生碰上。这小孩额头紧收而前挺,后枕部偏斜又向两侧横宽——肯定有病。专业的敏感让鲍医生最终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宝宝的父母:“不光是长相的问题。他颅骨双侧的骨缝先天性闭合,他的脑袋再也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随着脑组织的生长而‘撑大’。通俗一句话:他的智力发展遇到了无法冲破的阻力。”

    手术室墙上挂着的示意图显示,通常婴儿颅骨上用于“长脑”的5条骨缝中,小宝宝已有2条闭合。也就是说,到六七岁才发育完整的额叶情感、语言区,小宝宝已无法生长。此时,婴儿的前后两大块颅骨已被取了下来,头皮以及覆在脑组织上的脑硬膜冒汗似的不断往外渗血,让人看了紧张。而鲍医生却轻轻吐了口气,因为将“主管”血液回流的脑部大静脉窦顺利地从颅骨上剥离出来而没有造成大出血,这于今天的手术说来,可谓上上大吉的第一件事。

    截成寸把宽的上眼眶骨在矫形后被第一个“装”上了头颅。“错位固定”后,医生坚信宝宝将来再不会是“凹眼冲额”相了。随后的动作是“松懈颅围”。手术医生沿颅骨截面,将上下两端各“锯”成栅栏状,数十条沟沟道道都是为“长脑”留着的。重新定位于脑门处的那不足一厘米厚的大块颅骨自然是被“压平”过的,它的周边多出不小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足够的骨缝啊。”鲍医生很是满意。
, 百拇医药
    整个手术过程一直持续到晚上。在缝上头皮之前,鲍南医生他们决定将横架头顶的那块颅骨“中桥”再来一番修整。由于前额受限,宝宝的脑袋横向“长势”过度,造成了头颅比例失调。鲍医生心明手快,在“中桥”骨近左右两耳处果断地各剪去了约2厘米。

    10月婴儿,10公斤体重,差不多560毫升的总血量。这次大范围颅骨整形手术的输血量为1050毫升,小宝宝几乎被换了两次血。如此大的手术打击,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所难免。脑积液漏、高热、血压下跌、心脏停跳,还有连续四五天虚脱般地腹泻……一切的压力,都让白衣天使“扛”过去了。

    好在没有发生严重感染,好在没有出现脑功能损伤,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们甚是欢欣。在手术后的半个月,小宝宝笑着回家了。

    我国的小儿外科史上又多了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民晚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