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普通外科
编号:3598
基因标志可确定食管腺癌的预后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7日 医学空间
     大多数食管腺癌病人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发生过甲基化,并且有大约25%的病人血浆中有过甲基化的APC DNA,这与病人的生存率相关联。

    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Stephen J. Meltzer博士向路透社医学新闻部透露,启动子过甲基化是基因失活的又一种方式。为了确定在很多食管癌病人体内所见到的5号染色体特定区域杂合性缺失是否可以用APC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来解释,Meltzer博士及其同事对食管癌病人的肿瘤组织DNA及血浆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5日出版的《国立癌症研究所学报》上。

    在52名食管腺癌病人的食管组织中,有48例发生过甲基化。在32名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的食管组织中,发现16例有过甲基化;在43名巴雷特化生病人中,有17例出现过甲基化,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未见过甲基化。

    血浆标本比较发现,52名食管腺癌病人中,13例有过甲基化的APC DNA;而32名鳞癌病人中仅有2例。APC DNA甲基化水平与病人生存率呈明显的负相关。

    Meltzer博士强调,APC DNA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复发也呈相关性。因此,它的出现不仅提示预后不佳,而且表明癌肿已经或即将复发。

    在随访期内,11名癌肿复发患者的血浆中有8例检测到APC DNA过甲基化;而在4名未复发的患者中,仅有1例APC DNA过甲基化。不过这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Meltzer博士解释说,肿瘤组织与血浆中APC基因过甲基化存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只有明显外侵的瘤体才会将它们的DNA释放入血浆。因而这一发现不是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但它有望成为一种分期方法,用来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癌肿的复发。, http://www.100md.com(WESTPORT,11月16日)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