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 > 健康睡眠 > 睡眠与健康
编号:27556
睡眠观:孰对孰错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三九健康网
     1 断断续续地“打盹”比一次长睡好。

    错。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分别占总睡眠时间的75%一80%和20%-25%,两者相互转换。每晚4-6个周期。所谓的“打盹”,实际上是慢波睡眠的第1期,此阶段的睡眠较浅,只占总睡眠时间的5%。充分的慢波睡眠能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而充分的快波睡眠则能促进脑力恢复。由此可见,要使脑力和体力都得到恢复,必须经过长睡,“打盹”只能解决一时的体力之劳。

    2 早睡早起是有益健康的好习惯。

    错。人有各种不同的类型,睡眠也是如此。由于职业环境的不同,性格或体质上的差异,有早睡早起型、早睡迟起型。也有晚睡晚起、晚睡早起型的,这都没有关系。只要睡眠能配合自己的生理节奏,使人一觉醒来后精神振奋、头脑清醒、动作利索、疲劳尽除这种睡眠就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好习惯。

    3 平时欠下的“睡债”,可在双休日一并补上。
, http://www.100md.com
    错。有些小青年仗着年轻力壮,每天玩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再硬撑着去上班,他们以为只要在双休日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可以补上一星期的”睡债”,其实不然。睡眠具有本身的节律一旦生物钟被打乱。短时间会引起紧张、失眠。长此以往,将导致内分泌紊乱,甚至与一些慢性病沾上边。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欠“睡债”。

    4 失眠者的实际睡眠时间往往超出自己的感受。

    对。不少失眠者诉说自己“整夜未睡”,其实并非如此。从睡眠脑电图上可见。他们只是慢波睡眠的第1、2期时间太长,睡眠较浅,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仍能保持一定的反应所以认为自己整夜未眠,这在医学上称为主观性失眠。事实上,由于担心睡不着,失眠者往往高度紧张,入睡时过度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室内的钟摆声、门外的脚步声等,感觉过敏,对某些常人不注意的细微动静过分夸大,久而久之,就会感觉一夜未眠。

    5 多喝酒能帮助睡眠。
, http://www.100md.com
    错。偶尔适量的饮酒可能有助于睡眠,但长期或量多的喝酒则会造成失眠。因为乙醇虽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但持续时间短暂,约3-4个小时便会消失。催眠效应消失后,会出现反跳性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反而容易惊醒,甚至失眠。另外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机体对乙醇的耐受性,需不断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短暂的催眠效果,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严重的失眠。催眠的方法有很多,喝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的问题。

    6 睡眠时的环境应绝对安静。

    错。环境对睡眠的影响不仅是习惯问题,而且还有其神经生理学的问题。如果大脑皮质受到的刺激过多或过久。或单调重复,会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转为抑制,使人产生睡意。所以,长途旅行时火车车轮那单调而有节奏的滚动声,宁静的春夜里浙浙沥沥的雨滴声,都有催人入睡的效果。当然。如果拼命想入睡的意识太强烈,这些声音听在耳里,反而又会睡不着了。由此可见,人们对睡眼环境的要求因人而异。

    7 多做梦会影响大脑的休息。

    错。之所以有的人觉得梦乡,有的人觉得梦少,主要取决于在哪个睡眠时相醒来。如果在快波睡眠相醒来能记住梦,就觉得梦多如果在慢波睡眠相醒来。就很少记得有梦。那些认为整夜都在做梦的人,只是把刚入睡时做梦和醒来前做梦混淆了,误认为一直在做梦。而且,尽管梦一个接一个,而睡眠始终是连续的,未被中断。梦是发生在睡眠时的生理现象,我们不必为梦多而忧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