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74125
肿瘤科疾病(2003.04.24)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

    九江市三医院的马哲河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疗效。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中医辨证施治。脾虚湿滞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桔皮竹茹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太子参10g,猪苓10g,茯苓10g,木香l0g,米仁30g,蛇舌草30g,藤梨根30g。血虚肝郁型用加味一贯煎合柴胡疏肝散,其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2g,炙鳖甲12g,炒丹参12g,川楝子12g,莪术12g,露峰房15g,肿节风15g。阴虚肺燥型用沙参麦冬汤,其药物组成如下:西洋参10g,麦门冬10g,知母10g,射干10g,蛇莓30g,龙葵30g。肾亏湿热型用知柏地黄丸,其药物组成如下:生地10g,竹叶10g,山萸肉10g,炒泽泻10g,土茯苓30g,白英30g。气血瘀滞型用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莪术10g,五灵脂10g,昆布10g,士贝母10g,三七10g,夏枯草10g,地鳖虫10g,水蛭10g,山慈菇30g。癌性疼痛用西药止痛加自制止痛散腧穴贴敷,其药物组成如下:青黛30g,血竭20g,冰片20g,研细末,食醋加适量蜂蜜调制。取穴:肝癌疼痛取期门、肝腧穴;胃癌疼痛取中脘、胃腧穴;肠癌及妇科肿瘤疼痛取神阙、关元穴;其它疼痛取阿是穴。将止痛膏适量摊平在膏药布面,穴位贴敷,胶布固定,局部用热水袋或神灯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隔日换l次,7次为1疗程。并给予对症治疗如消炎、补充能量等。其治疗结果如下:治疗4~8周后,依Karnofsky评分标准:提高:提高10分。下降:下降10分以上。不变:前后情况变化小于10分。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48例,提高25例,下降5例,不变1例。本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此认为,中药辨证施治,攻补兼施,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结合西药治疗晚期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详见《江西中医药》2002年第33卷第4期第40页

    丹参合5-FU腹腔化疗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

    阳谷县人民医院杨金旗、杨巧风、李艳观察了丹参合5-FU腹腔化疗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常规腹腔穿刺,有腹水者尽量放尽腹水后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500~2000ml加丹参注射液30ml、5-氟尿嘧啶每日1500ml/m(2),第1天至第5天;顺铂每日80~100mg/m(2),第1天;注入氟美松5mg,2%利多卡因10ml,第1至第5天,以减轻腹膜刺激反应,同时水化。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每日500ml/m(2),静滴,顺铂每日20mg/m(2),连用5天。两组均3周重复。结果显示:肝转移本组30例,CR 3例,PR 10例,NC14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43.3%;对照组28例,PR 6例,NC15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21.4%,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性腹水者本组11例,CR 6例,PR 4例,NC1例,CR+PR 90.9%;对照组9例,CR 2例,PR 1例,NC6例,CR+PR 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本组16.7%(5/30),对照组71.40%(20/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髓抑制发生率,本组20%(6/30),对照组67.9%(19/2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异常本组10%(3/30),对照组17.9%(5/28)。肾功能损害本组3.3%(1/30),对照组10.7%(3/2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证实:本品具有改善肝肾微循环、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12卷第5期第299~300页

    恩丹西酮并用小半夏汤可预防肿瘤化疗所致呕吐

    欧阳学农、戴西湖等观察了恩丹西酮并用小半夏汤预防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方案相同,食道癌采用BFP方案,胃癌采用PF或FAM方案,结肠癌采用FCF和(或)PF方案,鼻咽癌采用PF方案,淋巴癌采用CHOP或CMOP方案。每例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两组均于每次化疗前15分钟静滴盐酸恩丹西酮(每支8mg,)8mg。本组于化疗前2日至化疗结束后2日加服小半夏汤,药物组成:制半夏15g,生姜20g 。日1剂加水800ml文火煎取300ml,每次100ml,日3次服。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无恶心呕吐。部分缓解:每日呕吐1~2次。轻度缓解:每日呕吐3~5次。无效:每日呕吐6次以上。本组73例患者,完全缓解47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3例,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72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19例,无效2例,有效率71.8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药物毒副反应(便秘、腹部不适、头痛、头晕)分别为25、27、15、10例,对照组分别为45、48、18、14例。临床疗效证实:小半夏汤具有祛痰降逆的作用,与恩丹西酮并用能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副反应小。
, 百拇医药
    详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22卷4期312页

    益气活血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孙书贤等观察了益气活血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将患者分成两组,均用化疗,(1)CE-CAP方案:CTX 800~1200mg,静滴,第1、8日;ADM 40mg/M(2)静脉冲入,第1日;PDD 50mg静滴,第3~5日(适当水化)。休息2~3周后用CE方案:CBP300mg/m(2)静滴,第1日;VP-16 100mg静滴,第2~6日。(2)MVP方案:MMC 6~8mg/m(2)静脉冲入,第1日,VDS 3mg/m(2)静脉冲入,第1、8日;PDD 50mg/m(2)静滴,第3、4日,每4周重复。(3)Taxol+PDD方案:Taxol 135~175mg/m(2)静滴,第1日;PDD 60mg/m(2)静滴,第3日,每3周重复。上述化疗方案连续应用2周期为1疗程。本组并用固本抑瘤Ⅰ号,药物组成:灵芝、太子参、生薏苡仁、白术、生黄芪、枸杞子、莪术、蜈蚣、土茯苓。用法:每次100ml,日2次。6周为1疗程。本组35例,治疗后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疼痛、咯血)改善分别为25、16、8、3例;对照组39例,分别为20、12、8、1例;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为本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15例,进展3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5例,进展11例;两组毒性反应(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恶心呕吐、发热)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或P<0.005);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TXB2、6-酮-PgF lα)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1和P<0.05)。临床疗效证实:益气活血法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对化疗具有较为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 百拇医药
    详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9卷4期57~58页

    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肝血管瘤

    李华观察了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痔灵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采用消痔灵注射液(含五倍子、明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和鞣酸、甘油、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三氯叔丁醇,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以2∶1之比例与2%利多卡因混合备用。根据B超和CT提供的肿瘤部位,使患者采取仰卧或侧卧位,选择体表距肿瘤间隔正常肝组织最短部位为穿刺途径,穿刺引导虚线恰好通过病变部位为宜。用0.5%利多卡因经穿刺点局麻至腹膜,将22g肝穿针沿B超穿刺引导虚线刺入肿瘤内,并抽出瘤内新鲜血液。然后将消痔灵与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在荧光屏监视下缓慢注入血管瘤血窦内,并使其均匀弥散,瘤体较大时可多点注射,注药量按肿瘤直径3ml/cm。注药后将穿刺针尖推出肿瘤,在肝组织内停留3分钟,分段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7~10日注射1次,4~5次为1疗程。疗效标准:痊愈:注射治疗4~5次后,瘤体在3个月内全部消失,随访无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在3个月内未能全部消失,瘤体缩小>80%,随访无增大现象。有效:瘤体缩小50~80%,随访无增大现象。无效:连续治疗7次以上,瘤体仍不见缩小。本组共42例患者,痊愈10例,基本痊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详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22卷4期315~316页,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