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237905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乙型肝炎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0期
     编者按 “专家讲坛”是本报为提高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临床技能,特别是提高对疑难病的诊治水平而开设的专栏。主讲人均是对某一专科或专病有较深造诣、经验丰富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学家。讲坛采用专题系列讲座的方式,力求实用。

    开篇之作--肝病治疗系列讲座的主讲人汪承柏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的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首批两部一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汪承柏教授从事肝病临床50年,曾牵头承担国家科委、卫生部中医司“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攻关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牵头承担全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攻关课题,获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六五”至“八五”连续牵头承担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药治疗重度黄疸肝炎”攻关课题,获总后勤部二等奖2项、总后卫生部三等奖4奖。后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其首创的“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疗效独特,被称为“治黄一绝”。他以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技术为指导,开展的对慢性乙肝、淤胆型肝炎高黄疸、自家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在肝病诊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 百拇医药
    一、对几项诊断指标临床意义的说明

    关于慢性肝炎的诊断,《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作了明确规定,本文仅就笔者临床上遇到的某些问题,略加说明。

    (一)病程

    我们在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的攻关专题时,所治病例全部经肝活检(病理)诊断,其中51例病程均不超过3周,临床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但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轻度11例、中度38例、重度2例。为此我认为乙肝病人被感染乙肝病毒(HBV)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被感染后不一定立即发病,一旦因劳累、酗酒、身患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或失调则会急性发作。因此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宜结合HBVM、生化、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而不能拘泥于病程。

    急性乙肝属于自限性疾病,过渡为慢性肝炎的概率很低,例如希腊1942年乙肝大流行,50000余名士兵随访结果,最后成为慢性乙肝者仅0.26%。因此,我们认为,急性乙肝病人仅有很少一部分面临慢性化的危险。可是,慢性乙肝的治疗和预后同急性乙肝完全不同,只有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方可康复,所以在诊断上要慎之又慎。
, http://www.100md.com
    (二)乙肝病毒指标(HBVM)

    HBVM分为三种:感染标志(如HBsAg、抗-HBcIgG)、病毒复制指标(如HBeAg、HBVDNA)、保护性抗体(抗-HBs)。每项指标的临床都要视病人情况而异,这里仅就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及抗-HBs指标谈点笔者的实际体会。

    1.小三阳:小三阳中抗-Hbe由HBeAg转变而来,有人认为抗-HBe阳性系乙型肝炎较为稳定的标志,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小三阳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其二是肝功能反复波动,HBVDNA阳性;其三是肝功明显不正常,HBVDNA阴性。第一种情况,要定期查肝功能,若连续1年以上保持正常,确属稳定状态,不需治疗;第二种情况,必须抗病毒治疗(服用拉米夫定),同时服用中药恢复肝功能;第三种情况,必须定期查甲胎蛋白(AFP)和作B超等影像学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者(母婴传播),发生癌变机率较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 http://www.100md.com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小三阳的一些慢性乙肝病人中发现不能合成HBeAg,这是因为在前核心基因中存在一终止密码子,是一种突变株,虽然这些病人血清中HBeAg不再出现,乃至抗-HBe持续阳性,但是仍可查出HBVDNA。这种变异,虽然临床上有的显示轻度病情,但有的病人不仅与慢性乙肝病情发展有关,还与发展成肝硬化乃至慢性重型肝炎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小三阳病人,千万不可忽视,必须查DNA,以免误诊误治。

    2. 抗-HBs阳性:出现抗-HBs阳性有三种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感染过HBV和患过乙肝。这三种情况出现抗-HBs阳性,证明病人(或健康人)免疫功能正常,产生了抗体。但如果发现有下述情况要高度重视: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这种矛盾组合(paradoxical combination)现象,即提示有不同的亚型HBsAg与抗-HBs并存。亚型不同,是在同一病人体内同时出现HBsAg与抗-HBs阳性的重要原因,这类病人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是不完全的,要查HBVDNA,以证实HBV的复制状况。
, 百拇医药
    要着重说明的是抗-HBs阳性而又反复出现肝功能不正常者,要慎重对待。抗-HBs与HBsAg形成复合物造成肝损害,临床上见到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重症胆汁淤积,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L;二是转氨酶反复升高。HBsAg/IgM不仅可引起肝损害,而且还可损伤肾脏,发生血尿。

    抗-HBs阳性病人的血清检查,有三种情况:HBsAg/IgM阳性,抗-HBs阳性,抗-HBs及HBsAg同时阳性。对我们收治的病人进行血清检测,仅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能检出HBsAg/IgM阳性,这可能与其发病期间,这种复合物已大量沉积于肝脏中有关,所以血清中难以检测出来。

    来我院求治或者我们被邀请到国内传染病院(科)去会诊,对抗-HBs阳性而肝功能异常者几乎均未作出明确诊断,有的病人已发展到病情危重状况,有的已演变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有的病人血清总胆红素超过900μmol/L,给治疗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为此,真诚地希望同行对抗-HBs阳性者,予以高度重视,以免延误治疗,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http://www.100md.co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