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7857
硫唑嘌呤不增加炎性肠病患者恶性肿瘤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期
     本报讯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Fraser等的研究表明,炎性肠病病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没有增加。(Akiment Pharmacok Ther 2002,16∶1225)

    自20世纪60年代起,硫唑嘌呤及其代谢产物6硫嘌呤被广泛用于治疗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硫唑嘌呤至少可使炎性肠病保持缓解4年,但由于对硫唑嘌呤的致癌危险不了解,使得临床医师长期应用该药物的热情受到削弱。有关肾移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资料表明,使用硫唑嘌呤治疗后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有所增加,以皮肤癌最明显,此外还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实体瘤。随着硫唑嘌呤在炎性肠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药物本身的致癌危险也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明确硫唑嘌呤是否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Fraser 等进行了一项较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者复习了2204例病人资料,其中626例使用了硫唑嘌呤(Crohn病271/885例,溃疡性结肠炎355/1349例),自诊断之日起平均随访时间为(13.5±9.3)年,自开始应用硫唑嘌呤之日起,平均随访时间为(6.9±5.5)年,硫唑嘌呤平均疗程为(27.1±32.1)个月。

    结果显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病人中,30例4.5%发生了恶性肿瘤,肿瘤数目为31;对照组病人中,70例4.5%,P值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恶性肿瘤,肿瘤数目为75。两组病人肿瘤的种类相似。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和病变范围)显示,使用硫唑嘌呤没有显著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肿瘤病人中8例为淋巴瘤,其中3例服用硫唑嘌呤(P值无统计学意义)。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服用硫唑嘌呤组病人的大肠癌(包括高度不典型增生)发病率为2.2%(8/355例),对照组为2.8%(28/994例,P值无统计学意义。在患溃疡性结肠炎后10年、20年、30年和40年,患大肠癌或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相关病变或肿块的累积危险(排除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分别为0.4%、1.3%、9.0%和15.5%。大肠癌约占全部观察到的恶性肿瘤的38%,发生大肠癌的危险随病程延长而增加,而与硫唑嘌呤治疗无关。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的平均疗程只有27个月,因此更长时间的治疗是否会增加癌症风险还不清楚。

    点评 该研究从药物应用的角度,就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的副作用或潜在危险进行研究。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http://www.100md.com(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