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7852
伴有1Qloh的胃泌素瘤患者预后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期
     研究表明,60%以上胃泌素瘤为恶性生长。现有的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指标对该肿瘤的预后判断价值有限。胃泌素瘤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某些内分泌肿瘤中,1号染色体杂合缺失(LOH)可能导致一些未知的抑癌基因丢失,从而在相应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能预测肿瘤恶性生长。因此,本研究拟检测胃泌素瘤中有无1号染色体的LOH,后者是否与肿瘤生长相关。同时探索在该染色体上有无LOH频发区域。

    研究共纳入27例胃泌素瘤患者,平均随访7年。所有病人均接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术治疗。以后每年随访并进行影像学检查(CT、MRI等)。肿瘤恶性生长定义为:肿瘤体积增长>25%/月,或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发现广泛肝转移。

    结果显示,约67%病人术后治愈,7例病人发生术后肝转移。12例(44%)病人在随访中出现肿瘤恶性生长。1号染色体长臂(1q)LOH的发生率为12/27例(44%),LOH频发于1q31~32(8/27例,30%)。有1q LOH的肿瘤,10/12例(83%)为恶性生长;无1q LOH的肿瘤,仅2/15例(13%)为恶性生长(P=0.0004)。7例术后肝转移肿瘤中,6例为LOH(86%);而20例无肝转移的肿瘤中,仅6例(30%)有1q LOH(P=0.017)。另外,12例有LOH的肿瘤中,8例(75%)有1q31~32 LOH,此为1号染色体上LOH最为频发的区域。1q31~32 LOH也与肿瘤恶性生长显著相关(P=0.0056),与术后肝转移显著相关(P=0.011)。1q LOH与胃泌素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原发位置和血清胃泌素水平不相关。

    我们的研究提示,在散发型胃泌素瘤中,1q LOH发生率为44%,1q31~32为LOH频发区域。1q LOH和1q31~32 LOH与胃泌素瘤的恶性生长及肝转移显著正相关,具有预后价值。1q31~32区域可能存在与胃泌素瘤生长或肝转移相关的抑癌基因。

    (编者注:该论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http://www.100md.com(北京协和医院 陈原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