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7848
2002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皮肤性病科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期
    

    作者简历 朱铁君男,1936年11月3日生,湖南衡南人,汉族。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4~198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伦敦医院进修免疫皮肤病学。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色素性皮肤病和免疫性皮肤病,“白癜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获1995年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发表过论文60余篇,主编“色素性皮肤病”、“性及性传播疾病”、“系统疾病与皮肤病”等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大疱病
, http://www.100md.com
    上海二医大瑞金医院通过寻常型天疱疮新生鼠模型的建立,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抗原致病性表位及其相应抗体的致病作用,证明了寻常型天疱疮抗原分子中细胞外区1~2表位为致病性表位,其相应的抗体为致病性抗体。同时通过寻常型天疱疮重组分子的构建、新生鼠模型的建立为天疱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模型。中国医科院皮研所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天疱疮患者进行了HLA-DR等位基因的分型,分析了DR基因的分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DR4、DRBk*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提示此基因可能是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的易感基因。他们还用同样方法研究了汉族红斑性天疱疮与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结果发现,EEA-DRBI*14、DQB10503可能是汉族红斑性天疱疮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获得性大疱病,近年来我国已陆续有病例报道。北大一院报告4例同时合并局灶性Castkeman病和呼吸系统损害的PNP患者,其中3例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肿瘤切除后皮损逐渐消失,但气管炎症状仍存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报告1例,临床特点为严重疼痛性黏膜糜烂、多形性皮损,伴发肿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 百拇医药
    银屑病

    中国医科院皮研所研究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与6p21.3区域内的6个微卫星标记和4q上的2个微卫星标记是否连锁,以寻找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位点,结果显示,中国人银屑病患者中,染色体6p21.3区域可能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安徽医大一院研究了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模式分析和易感基因定位。结果提示,银屑病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确定在染色体6p和4q上存在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易感基因。HLA-DQA1*0104和DQA1*0201可能是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DQAk*0501可能具有阻止汉族人发生银屑病的作用。上海二医大瑞金医院为寻找中国人群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位点,选取k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采用由荧光标记PCR、MegaBACE测序仪和与之配套的Genetic Profiker分析软件建立的荧光标记的自动基因分析体系,对38个银屑病家系中的银屑病患者与亲属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的DNA进行基因扫描,并用参数和非参数分析方法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位点D6S1610、D17S944和D17S785可能与中国人群银屑病相连锁。
, http://www.100md.com
    北大人民医院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单核细胞,分别加入外源性神经肽CGRP及其受体拮抗剂CGR8-37,用ELISA检测培养单核细胞上清液中趋化因子的含量,利用微型趋化小室,观察CGRP对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调节。结果提示,银屑病皮损内的神经肽CGRP可以通过受体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促进局部炎性细胞的浸润。

    天津长征医院采用窄波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9例,每周2次,共8次,总剂量为13J/cm2,临床总有效率为79.48%,未发现光毒反应。

    性传播疾病

    根据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资料分析,1991~2000年的报告发病率从15.48/10万增至68.91/10万,年均增长19.30%。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东北三省、京津地区和重庆地区,最高的地区报告发病率超过1000/10万。性病已成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皮肤性病医院用梅毒特异性19(s)IgM-TPHA抗体检测方法,对5例常规血清学方法(RPR和TPHA)均阳性的新生儿(其母已确诊为梅毒)进行了检测,3例19(s)IgM-TPHA阳性,另2例阴性,最终确定3例为先天性梅毒。特异性IgM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生儿和早期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确诊的实验诊断方法。中国医大一院为寻找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治疗药物,观察了大蒜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实验,并临床应用治疗32例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
, 百拇医药
    吉林大学二院报告2例在我国首次发现的疑似腹股沟肉芽肿病例,应引起高度注意。为了解STD患者中感染生殖支原体(Mg)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医科院皮研所在STD门诊收集了451例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做了Mg检测、Mg分离培养及PCR。结果显示,Mg阳性患者中有67例(14.9%),其中NGU59例(20.6%),其他STD仅8例(4.9%)。这表明Mg感染与NGU发生关系密切。

    先天及遗传性皮肤病

    北大一院进行了1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发现,G2043R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特异突变,不是多态性变化,且此突变为一个de novo突变。他们还对1例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研究,结果发现,患者COL17A1基因的11外显子上有一个未被报道过的纯合性突变S265C,可能与致病有关。另外,他们在国内首次报道对1例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及电镜观察,并采用PCR及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患者基因突变。结果发现该患者角蛋白2eK2e基因存在杂合点突变E493K。
, 百拇医药
    北京朝阳医院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256例鲜红斑痣,总有效率78.29%,痊愈率8.91%。副作用轻微,无1例出现瘢痕。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用调Q Akexandrite激光治疗522例太田痣,显效(消退>75%)278例,无1例瘢痕形成,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治疗间隔5~6个月较为合理。西安交大第二医院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3977例色素增加及血管增生等皮肤病的疗效,其中雀斑、美容文刺、文身和太田痣的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痊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雀斑、美容文剌、面部色素痣、雀斑样痣、老年斑、文身、颧部褐青色痣、咖啡斑、外伤性文身、炎症后色素沉着、多毛症、太田痣、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兰痣、鲜红斑痣、毛表皮痣。

    结缔组织病

    为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关系,广州中山大学二院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镜检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I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结果发现,EB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SL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西安四军医大西京医院对202例经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仍难控制病情的结缔组织病、大疱病、重型银屑病等患者予以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并与血浆置换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总有效率为88.61%,后者为91.18%,均获得满意疗效。
, 百拇医药
    皮肤肿瘤

    中国医科院皮研所对35例蕈样肉芽肿(MF)病人进行端粒酶的分析,发现各期MF均有很高的阳性率,而对照组均为阴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MF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对MF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国内首次报告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癌、Bowen病和Paget病等,取得了较好疗效。并随访了1~3年,复发率为11.7%~21.8%,再次治疗仍有效。本疗法对健康组织无创伤性、无副作用、易于执行、美容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好、适用于年迈体弱患者和特殊部位肿瘤病人。

    真菌病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在西安杨森公司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全国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皮科门诊病人足病调查,共调查了56358人,发现足癣发生率为42.85%、甲癣发生率为15.15%,足癣致病菌仍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南京军区总医院报告了我国首例白色念珠菌颈淋巴结炎,患者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采用免疫增强剂、抗真菌药物、手术切除的综合疗法,取得了明显疗效。北大一院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感染组织中的念珠菌,为组织中确定真菌和鉴定真菌种属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医科院皮研所成功的构建了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动物模型,可作为一个研究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的手段。
, 百拇医药
    感染性皮肤病

    北大人民医院在国内首次报告游泳池肉芽肿2例,皮损处培养出海分支杆菌,利福平与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有效。他们还用德宝松和丁胺卡那霉素皮损内注射治愈顽固性游泳池肉芽肿斑块1例。

    色素性皮肤病

    大连医大一院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癜风病人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结果发现CGRP浓度增高,这表明CGRP与白癜风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四川皮研所研究证实,黄芩甙具有抑制UVA和UVB诱导的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改变的作用,提示黄芩甙能抑制UVA和UVB诱导的细胞反应,还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北京儿童医院分析了儿童无色素痣10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本病发病年龄早,79.2%于1岁内发病,躯干部最常见,占43.4%;局限型占60.4%;节段型占39.6%;66.0%的白斑边缘很不规则,部分呈锯齿状或泼溅状。
, 百拇医药
    皮肤附属器病

    广州医学院一院对2000例斑秃患者的甲病变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甲病变发生率为11.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全秃(23.1%)、普秃(36.8%)患者,甲损害以凹点和白点为最多,病理改变主要是角质增厚松解和大量的角化不全细胞聚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采用自体毛发移植术对146例永久性秃发患者进行治疗,移植毛发成活率>90%,平均术后3个月长出新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中医中药

    南京医大一院研究了15种中药单体化学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发现芦荟素、苦参碱、肉桂酸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前二者的抑制率高于氢醌。中国医科院皮研所在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组织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时,发现中药五倍子可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为外用该药治疗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采用滋阴清热中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活动期伴阴虚内热SLE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中日友好医院用中药,包括辨证论治,口服及静脉滴注中药和外用普连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92%)优于西药组(65.85%),且中药治疗更安全、有效。中国医科院皮研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好效果。他们用血府逐瘀汤、金铃子散、黄芪精、复春片等,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穴位封闭,显效率达90%以上。, 百拇医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朱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