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网络应用 > 网络化与医学发展
编号:224956
信息化加速全面小康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7日 国医网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同志关于“信息化”的论断为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点亮了一盏明灯,同时加速了我国“全面小康”的前进步伐。

    信息化加速全面小康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面小康成了热门话题,到底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呢?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电话、电视;人们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子里,美妙的音乐涤荡了工作后身心的疲备;完善的医保社保消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甚至远在西藏农村的孩子在“网上冲浪”,通过多媒体远程教学与远在美国、丹麦的孩子交流学习经验,一较长短……关于“小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设想。 “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个量化的数据给“全面小康”描绘了一幅精确的“蓝图”。在这一蓝图中,中国的信息化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信息化推动了全面小康,同时全面小康所带来的商机也推动了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作为定位于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的IT专业媒体,本报对中国信息化领域六年的深度报道,见证了信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腾飞,今后关注“全面小康”历程中的全方位信息化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工业信息化——“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代表。在本届十六大报告中,“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众人关注的一个亮点。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认为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来讲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是工业化的主体,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将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水平和工业化的进程。令人鼓舞的是,我国的传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已充分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并通过积极有效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力争在世界产业分工和国际经济循环中占领制高点。
, 百拇医药
    此次十六大还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为民营经济在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一半左右。十六大报告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更加快速发展,而这些非公有制企业要想实现飞跃,并不断发展壮大,必然需要靠信息化来迅速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一个从点的应用到面的铺开的质的飞跃。从最初上MIS系统到后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改进了企业管理,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IT企业作为信息化的推进者,同时也是信息化的率先实施者,已经从中受益。以联想为例,据联想总裁杨元庆介绍,联想大规模信息化从1993年开始,现在每年由于信息化的应用节省了6个多亿的成本。
, 百拇医药
    农业信息化——“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农民富裕了才能称得上真正全面的小康。”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的一席话指出农村小康是全面小康极具战略意义的一部份。众所周知,今日的中国仍有9亿人口依靠农业为生,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农民富不了,全面小康将成为一种奢谈。而今日的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的生活水平,他们也希望借助信息化能带来更多的商机,能将农副产品的交易推向全世界。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与较发达国家比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工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农民用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且研究力量分散、水平低;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远远无法满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正是当前实施农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实施农业信息化是加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面对WTO的挑战、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可及时传播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针对农业涉及因素复杂、区域性和时空差异性大、生产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的特点,信息技术有助于广泛集成各种农业单项技术,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向农民和农村快速、远程传播科技知识,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生产管理和自身科技文化素质。通过信息技术,可实现对生产状况和资源环境的有效监测、预警,服务于政府决策。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成为新阶段实现农业跨越发展的平台。
, 百拇医药
    “金农工程”的启动对我国农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像江苏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安徽的信息入乡工程,河北的电波入户工程,辽宁的大户连网,浙江衢州的科技110信息服务等等都促使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农村信息化的市场巨大。我国共有31个省、331个地级市、2863个县,50000个乡,按照农业部的平均要求,60%的县、20%的乡镇将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具体地说,截止到年底,将有1718个县、10000个乡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而未来的数字将更加巨大。

    教育信息化——“全面小康”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小康”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具有高素质国民来实现。人们总是惊讶德国、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能够迅速得以恢复,却忽视了战争虽然摧垮了他们的物质财富,但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却起到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百拇医药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正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成为搭建学生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学生们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前沿科技互动交流。2000年11月14日,中国教育部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明确了目标: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学质量。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上网;西部地区及中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心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令人庆幸的是,尽管教育资金不足,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已有70%左右的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投资较多,规模大的校园网采取了千兆以太网技术,网络已连接到校内的主要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许多高校还实现了与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的连接,建立了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同时在校园网上还开展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开始向数字化校园方向发展。约为高校总数的10%~15%。全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 百拇医药
    成绩有目共睹,但人们更应重视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平均每121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台计算机,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3000万人,这相对于我国2亿中小学生来说,发展速度息化——“全面小康”的重头戏

    在东南沿海信息化发展势头日甚一日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将目光转向西部地区。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提醒人们“部份小康” 不同于“全面小康”,我国西部共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面积的71%,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GDP仅仅占全国的近18%。青海省西宁市委书记张裔炯代表说: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西部。

    成都是西部地区较发达城市,其对信息化的规划为我们展示了西部信息化的蓝图。今年5月9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未来3年内《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意见》,它分别对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商务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成都市计划在3年内实现20%以上的规模企业(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使用ERP、CRM等系统。而目前在2700多家规模企业中应用ERP的还不足10家。而在《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实施意见》报告中,成都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细化,强调了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细化出20多个项目,总投资上亿元,若按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算,西部信息化建设应有12亿元的市场容量,对于众多的IT厂商来说,意味着又一巨大商机。
, http://www.100md.com
    青海省作为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但在“九五”期间,青海省信息化建设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青海省拥有10万余台各种型号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在“九五”期间开始起步并得到快速发展。各电信运营企业建成了联接因特网的青海省接入点,提供功能齐全的因特网接入服务,计算机网络用户达到9000户。银行系统建成了金融网络。教育部门建设了中国教育科研网青海节点,有关企业组建了青海企业联盟网,其他部分工商企业,建设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

    正如青海省果洛州委书记郎国清所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少了西部地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落后,个别地方甚至没有解决温饱,奔小康的任务更加艰巨。但是越是困难,越是落后,西部人越要加快发展。

    社保信息化——“全面小康”的保障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就是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
, 百拇医药
    “全面小康”的实现需要消除贫富差距的鸿沟,只有健全的社保体系,才能让普通百姓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对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唯有采用信息手段才能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建立起来。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省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社保信息中心已经建立了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管理系统、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医疗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管理系统、工伤保险管理系统、工资收入管理系统、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和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系统等7大系统。同时,社保软件已经在全国70多个城市统一,劳动力市场软件已经在全国150多个城市统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王东岩表示希望各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险数据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在这个平台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和信息交换。王东岩介绍,中心城市主要是地市级以上城市,以及省级直接经办统筹业务和少量县级市,总量大约在400个左右。这些城市将成为未来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的数据集中地。

    无论是发展的需要,还是竞争的需要,信息化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当我们设想全面小康的时候,信息化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信息化加速了全面小康的发展,而要实现全面小康,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当全面小康来临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都是信息化的受益者,我们将每时每刻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编辑 ZDNet China Pegasus Monday, November 18 2002 10:15 AM )

    来源:ZDNet China

    发布时间:2002-11-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