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饮食百科 > 信息4
编号:188846
健康走进“指数”时代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1日 健康报
    入夏以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个个与“热”有关的“指数”在身边频频出现:紫外线指数5~6,3级,出门时要戴上防护帽、太阳镜,还要涂抹防晒霜;干湿指数W>95,6级,特别潮湿,人体会感到不舒服,要勤洗澡,风湿病患者和体弱者应注意保健;空调开机指数33~35,5级,很热,90%的人需要开机降温……气象专家介绍说,其实不只是夏季,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专业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指数预报一年四季都有,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如空气污染指数、舒适度指数、霉变指数、穿衣指数、登山指数、洗车指数、垂钓指数、晨练指数、中暑指数、郊游指数、花粉浓度指数、情绪指数、感冒指数、游泳指数、啤酒指数、冷饮指数等等不胜枚举。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约有各类气象指数50余个,而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占了1/4。

    对于各类“指数”,市民既感兴趣又有不解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对与健康有关的气象指数预报很感兴趣。

    京城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吴女士说,她的皮肤很容易晒伤过敏,入夏以来,她很关注电视里每天的紫外线指数预报,“指数”成了自己决定何时外出以及外出时是否涂抹防晒霜、涂抹何种防晒霜的参考依据。
, http://www.100md.com
    一些习惯在早晨锻炼的老人则对晨练指数十分关注。家住京城樱花园小区的一位老人对记者说,如果预报说明天晨练指数较高(污染较重或过冷过热不宜锻炼),他就会选择别的时间健身,“指数是经过科学计算出来的,肯定要比自己的感觉准”。

    但也有不少市民对媒体上出现的各类“指数”甚少注意或不大理解。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孟女士说,她比较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而对于什么是指数,这些指数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是否准确,尚有很多疑问。

    医疗气象指数预报在我国刚刚起步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城市生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陆晨一直在从事医疗气象等方面的研究,据她介绍,人体许多生理功能如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会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等。医疗气象指数就是指气象条件或变化对健康影响的一个程度,它往往按不同等级来划分。在制定一个指数前,首先要找出那些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经过分析后变成可以量化的指数。比如今夏入伏那天,京城中暑指数曾达到4级———气温越高、湿度越大、风力越小,中暑指数就越高。
, http://www.100md.com
    陆晨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关心的不仅限于天气的客观状况,更注重天气状况带给人的主观感觉以及相应的健康指导。比如他们每年3~10月开展的花粉浓度指数研究与预报就受到哮喘患者以及花粉过敏者的欢迎。眼下,他们正在做一个有关气象与心脑血管疾病的课题———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制定出不同的危险度评价指数,这些“指数”可帮助社区医护人员对心脑血管病人及时进行健康干预。

    医疗气象指数预报在国内尚属新鲜事物,目前只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里开展,预报的疾病也只有呼吸道感染、哮喘、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几种。至于说到“指数”的准确性,陆晨表示,“指数”的准确要基于天气预报的准确,目前,大城市一天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在70%~80%左右,而一周或更长时间预报的准确性相对较差。

    “指数”也需要科学理解与规范采访中,一些医界人士也表示了对各类健康“指数”的看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对记者说,祖国医学中很早就有气象和人体健康关系的描述。在人体疾病生成过程中,气象只是其中的一个诱因,由于个体体质存在差异,同样的气象条件对每个人的健康影响并不相同,对于“指数”的理解不要陷于机械和被动。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金银龙教授认为,健康指数预报的确有助于人们积极防范疾病,但目前需要关注的是,构成一个个指数的要素或指标是否得到过权威部门认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如何?金教授说,医学领域运用的一些指数,是要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科学论证的,如用于肥胖控制的“体重指数”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公认。

    据气象学界人士介绍,由于缺少与医疗部门的协作,目前医疗气象预测指数的制定采用的都还是气象学上的统计方法。比如,感冒指数,气象学意义上的发病率统计只是一个住院人数或就诊人数,而医学上要求的流行病学统计则要严格得多。因此,眼下迫切需要既懂气象又懂医学的人来做指数预测方面的研究。

    也许对“指数”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正如采访中很多人士表示的那样,“指数”的出现的确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致了。

    从过去出门看“黄历”到现在出门看“指数”,人们的生活正一天天走向科学、健康、理性。, 百拇医药(孟晓捷;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