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编号:164540
两面针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两面针
两面针

     【药 名】:两面针

    【拼 音】:LIANGMIANZHEN

    【英文名】:两面针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

    【功 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主 治】:治风湿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损伤、汤、火烫伤。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①《本经》:“苦,温。”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苦,微温。”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平,有小毒。”入肝、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酒磨涂或研末撒。
, 百拇医药
    【用药忌宜】:阴虚火亢、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慎用。

    【药物配伍】:配麻黄,治风寒湿痛;配牛膝,行血去瘀;配浮萍,宣肺发汗;配黄连,和胃逆降;配生石膏,外感风邪。

    【别 名】:蔓椒、琢椒(《本经》)、猪椒、彘椒、狗椒(《别录》)、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图经》)、金牛公、两边针(《岭南采药录》)、山椒(《广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山虎、入山虎(《陆川本草》)

    【处方名】:两面针、双面针、双面刺、两背针、入地金牛

    【商品名】:两面针、入地金牛。根以肥壮、坚实、粉性足、嚼之味苦而有麻舌感者为佳。茎叶以质嫩、洁净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 百拇医药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拉丁名】:药材两面针Radix Zanthoxyli原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Boxb.) DC.

    【炮制方法】:取根或枝叶,去泥沙、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考 证】:出自《本草求原》;①《名医别录》》:“蔓椒,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 ②陶弘景:“(蔓椒)山野处处有。俗呼为?,似椒?小,不香尔。一名?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③《纲目》:“此椒蔓生,气臭如狗?,故得诸名。”“蔓椒,野生林箐间,枝软如蔓,子叶皆似椒,山人亦食之。《尔雅》云,椒、?、丑?,谓其子丛生也。陶氏所谓?子,当作?子,诸椒之通称,非独蔓椒也。”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两面针根的1:1酒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溶液次之。”“两面针有毒。中毒后引起腹痛、下痢。忌与酸味食物同时服用。”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误食其果引起头晕、眼花、呕吐等中毒症状。解救方法:可催吐、洗胃、导泻、服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
, 百拇医药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多切成薄片,黄色,周围有1~6毫米厚的黄棕色皮层,常有褐色小斑点;横切面光滑,在放大镜下可看到多数孔点;质硬,味苦,有麻舌感。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光叶花椒碱(Nitidine)、光叶花椒碱酮(Oxynitidine)和香叶木甙(Diosmin)等;叶和果实中含挥发油。 根及根皮含两面针碱(nitidine)、氧化两面针碱(oxynitdine);根皮中还含布枯叶甙(diosmin)。另据报道,从根中分得一褐色油状物,从中分得一单体,为木脂类化合物,熔点122-123℃,分子式C20H18O6,结构未定。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粗粉5g,加含0.5%盐酸的乙醇40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 15ml,氨水试液使成中性,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