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性研究 > 性教育 > 信息02
编号:161041
平正轻灵一名医 忆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45期
     赵绍琴先生(1918~2001年)出生于北京三代御医之家,其父文魁公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正院长),名著京师。赵老幼承庭训,尽得家传。1934年继承父业,悬壶北京。为求深造,又先后从学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先生集家学与师传于一身,历经60余年临床验证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温病学家和中医教育家

    (一)作为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赵老不但擅长治疗温病,而且对中医温病学理论有所发展。赵老结合自身大量临床体会和对中医温病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温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

    卫气营血辨证历来是临床辨治温病的大法,但由于理解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治法选择。例如,叶氏指出:“在卫汗之可也。”人们常理解为温病卫分证可用解表发汗的方法治疗,以致于高等中医院校教科书《温病学》中也将辛凉解表作为卫分证的主要治法。赵老认为,温病和伤寒在病机上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温病是温邪犯肺,伤寒是寒邪客表;在治法上的区别就是伤寒宜发汗解表,温病不可发汗。温病初起,误用发汗解表,则斑黄狂衄,祸不旋踵,故温病不可言表、不可发汗。清代医家吴鞠通早就有“温病忌汗”的警示。赵老指出叶氏所说的“汗之”不是方法而是目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外合皮毛,故外来之温邪,可通过清解肺卫,使营卫调和,邪随汗出而解。因此,温病初起应以辛凉清解为基本治法,这一观点经过赵老的反复论证,最终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采纳,纠正了长期以来把辛凉解表作为温病卫分证基本治法的传统观点。
, 百拇医药
    清气法是温病气分证的主要治法,但临床上卫分证和气分证表现并非泾渭分明。针对临床上一些中医滥用清气寒凉之剂治疗高热证的弊端,赵老指出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清气法。赵老认为,叶氏所谓“到气才可清气”有三层含义,一是当邪气未到气分之时不可早用清气法;二是当邪气尚未完全进入气分之时,不可纯用寒凉清气之剂;三是只有当邪气完全进入气分,方可用清气法治疗,但也要避免过用寒凉,防止凝涩邪气,而致邪无出路。赵老治疗温病,重视给邪气以出路。他认为,叶氏所确立的营分治法“透热转气”不仅适用于温病营分证,也适用于温病的各个阶段,关键在于“透热”二字,即给邪气出路,使邪透热退。赵老的这些独到见解,不囿于前人成见,完全得自临床,因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湿热病是温病中一大类病证,其发病率高,病程较长,治疗困难,缠绵难愈。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以擅长辨治湿热而闻名京师,赵老师从汪师,尽得其传。不仅将汪师所传授的宝贵经验总结为辨治上中下三焦湿热病十二法公之于世,而且在自身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针对湿热病过程中常见的误治情况,究其成因,概括为四种:一曰湿阻,二曰凉遏,三曰寒凝,四曰冰伏。即因湿热病误服寒凉,或恣食冷饮,湿邪被寒凉阻遏凝涩,所谓“寒则涩而不流”,使气机阻滞,邪气深伏于里,闷乱昏蒙,呕恶腹痛,舌謇肢厥,诸证生焉。救治之法,视其寒凉凝涩之微甚,投以芳化、辛开、温通、透达之品,温通寒湿,解散寒凝,透邪外出,则病愈矣。赵老所示之法,皆得之于临床实践,用之有验,真造福于病家矣。
, 百拇医药
    (二)中医之脉学深奥玄妙,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赵老的父亲文魁公供职清末皇室太医院为院使,长期为皇亲国戚诊病,其脉理尤为精湛,所著脉学遗稿一部,从未见之于他人。赵老独得家传脉学之秘,又经长期临床验证,对中医脉理体会独到。

    赵老于80年代将家传脉学遗稿整理补充,著成《文魁脉学》,公之于世。书中颇多创见,如提出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气、血)和诊脉四部(浮、中、按、沉),与旧说大不相同。传统的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是指8种脉象,称之为纲领脉,赵老所提出的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气、血)是指8类脉象。浮、沉言病机之趋势,迟、数言病性之寒热,虚、实言邪正之盛衰,气、血言病位之浅深,以此统领28脉,脉理明晰,纲举目张。赵老提出的诊脉四部(浮、中、按、沉),在温病诊断中,以浮、中、按、沉分别对应卫、气、营、血,在杂病诊断中,以浮、中应标证、现象,以按、沉应本证、实质,使得中医的诊脉在深浅层次上更加精细,更加符合临床实际。赵老特别注重辨析相兼脉象的主病意义,在《文魁脉学》中,详细辨析了临床常见的相兼脉象及其所主病机840余条,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百拇医药
    (三)70年代以后,赵老致力于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把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运用于慢性肾病的临床辨治,以凉血化瘀为大法,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进行综合治疗,疗效十分显著。赵老率先提出慢性肾病应从血分论治、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慢性肾病应忌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逆转等一系列学术创新之说。例如,慢性肾病尿蛋白和进食高蛋白食物的关系,按照传统观点,慢性肾病患者出现重度蛋白尿时,应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以弥补大量蛋白质的流失。赵老早在70年代初,就在临床上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慢性肾病的治疗获得较好效果,并提出了丢蛋白忌蛋白的新观点。80年代国外有人用动物实验证明,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尿蛋白的流失,国内近几年采纳了这一观点并用于临床。

    赵老的肾病理论与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患者许某,年40余,患肾功能衰竭,血肌酐超过5mg/dl,西医建议尽快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患者于1985年求治于赵老,赵老为其制定了一个以内服中药凉血化瘀为主,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谨遵医嘱,积极配合,坚持治疗,十数年来,病情稳定,可以正常上班。经治西医觉得这样的效果不可思议,认为这是一个特例。赵老去世后,该患者因遭遇意外的变故以致病情恶化,住进某大医院,经会诊认为非行透析或换肾不可。患者鉴于先前的治疗经历,遂来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会诊中心就诊。我们在赵老的肾病理论指导下变通施治,经过近1年的治疗,患者转危为安,而且血肌酐下降。近几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会诊中心继承发扬赵老的肾病理论和辨治方法,救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危重肾病患者,以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赵老肾病理论的正确性。
, 百拇医药
    (四)赵老从医60余年,临床注重脉、舌、色、症合参,以求辨证准确。赵老明辨病机,重视立法。赵老所著《赵绍琴临证400法》汇集临床常见病证之治法,以法统方,用药少而精。其遣药组方,不过七、八味,看似平淡无奇,却能愈疑难大证,真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称赵老为“平正轻灵一名医”。赵老医德高尚,心怀仁慈,志在普救生灵。凡有病痛来求治者,不问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精心调治。赵老诊余笔耕,数十年不辍,发表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近百篇,撰写出版了《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要》及《赵绍琴内科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在现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等自80年代初即追随赵老,侍诊10余年,目睹赵老起沉疴,愈顽疾,救人无数。三指脉诊辨病源,数味草药可回生,中医之神奇功效在赵老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赵老之一生以临床为阵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为后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赵老之于我等弟子,以其精心妙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师恩如山,无以为报,惟有将赵老传授的宝贵经验发扬广大,造福人类,以慰赵老在天之灵。, 百拇医药(彭建中 杨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