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139200
外资药企玩转中国魔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30日 南方都市报
     今年对于外资医药企业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从瑞士诺华公司被指偷窃“金龙胶囊”研究成果开始,到拜斯亭事件,到罗氏与太极集团的两场官司(广告侵仅与散利痛之争),再到两家外国医药企业医疗器械被停用。一时间被新闻媒体炒得沸反盈天几个负面事件让人们不禁惊呼,外资药企在中国玩不转了?

    “恶魔化”外企

    在拜斯亭事件后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拜耳公司一位经理大呼冤枉,他说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将一件本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夸大再夸大,拜耳公司被“恶魔化”了。说句公道话,这位经理的话是符合实际的。任何一种药都存在副作用,在数十万例病例中存在几十例严重副反应并不奇怪,而制药公司主动将药品召回,本来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事情,表明这家公司是负责任的,但经过媒体一炒味道就完全变样了。

    而被指偷窃研究成果的瑞士诺华公司已经诉至法庭,近日将会有一个结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以中国目前的药品研发能力,诺华公司偷研究成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 http://www.100md.com
    罗氏与太极集团的“赛尼可曲美之争”则该怪罗氏公司不懂中国国情与法律,虽然在国外公布药品相关资料是被允许的,但我国广告法里明文规定不能将产品进行比较,被人揪被小辫子的罗氏一审败诉是意料中事,但罗氏马上改走长线,资助一家健康减肥教育机构,是迅速吸取教训又贯彻“让消费者了解药品信息”的聪明动作。

    做好本土化

    日子过得窝窝囊囊的外资药企把原因归结为一个--不懂国情。一位外资企业经理说,中国医药市场的情况非常复杂,规规距距做生意的外国公司一进来要有个适应过程,相比之下,越早进入中国的企业越容易适应。

    西安杨森公司就是外资企业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家公司。在去年,美国也报道了杨森公司产品西沙必利引起严重返流心烧被多国停用的消息,但由于公关得力加上应对及时,这个药在中药只是由药监局下文禁止零售,仍可以在医院处方销售。在这件事上,杨森公司与媒体关系就占据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被背上PPA骂名的“康泰克”比窦娥还冤。
, 百拇医药
    外企垄断高端

    在2000年临床用药市场份额排序中,前10名里只有第四名华北制药和第八名北京双鹤两家企业是国有企业,第一名上海罗氏,接下来大连辉瑞,上海百时美施贵宝,其它包括英国葛兰素史克,杭州默沙东,西安杨森等全部都是国际制药巨头在华的合资与独资公司。可以说外资企业在医院用药的高端产品上处于半垄断地位。

    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关税将下调,无论是出口到国内还是直接在国内设厂,外资企业都有更大的转圜余地。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13亿人口,这不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临床研究基地。在国外,要将新药在临床上进行实验,必须给病人极其高昂的费用,而在中国,这些费用将大大降低。同样人口众多的印度已经成为外国公司的一个新临床研究中心,外国公司把研发放到中国来可能性相当大。

    追加在华投资

    前不久,罗氏制药与康柏公司促成了大中国区医药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RM(客户管理系统)成功启动。上海罗氏希望能够在三、四年内,通过CRM系统的建设使罗氏彻底改变与客户之间关系,提升企业内部能力。中美史克公司杨伟强总经理在谈到公司目标与远景时,毫不讳言地中美史克要做中国OTC市场的领导者。他们新近启动了阿波罗计划便重在增加医院销售代表的数目,提高销售代表素质,加强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队伍建设。从这两则消息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在中国已经开始从产品投入、资金投入开始向管理投入上靠拢。这种更深层次的投资必将引发新一轮外企上升。
, http://www.100md.com
    上海百时美施贵宝近期推出了5个新药,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后年要把一个最新的抗凝血制疗药上市,英国葛兰素史克和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已经上升了最新的糖尿病药。这些外国公司一系列的产品都得到国家的药品行政保护,在中国再无仿制之忧,WTO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国外公司无须担心国内竞争,可以大胆地把产品链条打造牢靠。

    西安杨森被业界称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他们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很多现在在国内其它制药公司做老总的人才。而其它外资企业也独有其内部文化。外资企业多注重对医生的产品教育,对员工的培训,尊重人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的经营里,绝无偷税漏税和把药卖进黑市的可能。正是外资企业注重对医生的专业教育指导和对产品安全性持相当慎重的态度,使其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具有相当潜力

    强大的研发能力,对中国巨大市场的关注,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外资企业在中国不断追加投资,这些因素总合起来是对国内企业的巨大威胁。然而,人民用上好药了。(陈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