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安乐死
编号:135519
安乐死:理性和人道的思考(之一)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8日 科技日报
     2001年11月初,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对上海市首例“安乐死”案进行了判决,67岁的梁万山老汉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梁万山老汉对自己92岁的母亲实施“安乐死”后,向公安机关自首。对这一案件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提出,尽管有自首表现,毕竟是故意杀人罪,何以轻判至此?也有人说,梁万山老汉为脑溢血后大小便失禁,只能靠葡萄糖水维持生命的母亲实施“安乐死”,是让母亲永远“脱离苦海”。这一“安乐死”新鲜案例,对我们深刻认识“安乐死”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她们为谁呼号

    梁万山老汉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只靠着两年前一笔3万元的辞退费,与多年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2001年4月8日,梁老汉92岁的母亲突患脑溢血不省人事,医院告知救治无望。5月31日,梁万山老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用电击的方式为母亲实施了“安乐死”,当晚他向公安机关自首。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鉴定,梁万山老汉“无精神病”,“对其作案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具有完全责任能力”。法院办案人员调查得知,梁万山老汉在母亲住院期间恪尽孝道,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如果有可能深入这一事件,相信我们看到的会是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梁万山老汉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位年迈孝子的无奈之举向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的命运会不会出现转机呢?

    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亚美和严仁英两位年逾古稀的医学家,曾连续在几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议案:建议在法律的监督下实行有条件的“安乐死”,以及制定“安乐死”实施条例,在北京、上海试行,力争早日立法。

    , 百拇医药(沈英甲)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