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134491
对糖尿病认识和治疗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7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城市40岁以上人群接近10%,农村也达到了3%。它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因此,有关专家教授一致呼吁,要重视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在群众中宣传普及糖尿病的防治意识和防治知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焦凯教授认为,要搞好糖尿病的防治,当前很有必要纠正从前对该病认识和治疗上的一些误区。

    对糖尿病重治疗轻预防。不少人得了糖尿病才引起重视,而在此之前则漠然置之,不加预防,岂不知“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研究表明,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膳食结构,运动偏少,嗜好烟酒等常常成为该病的病因。所以树立强烈的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模式,对与糖尿病“绝缘”意义非凡。

    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偏差。糖尿病是一种需要进行终身治疗的慢性流行性疾病。虽不能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若治疗控制得法,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延年益寿。若治疗控制不好,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对糖尿病的态度应当一是不怕,二是认真接受治疗。但是有少数患者,一旦患病就焦虑恐惧,一蹶不振,或者消极对待,不采取应有的措施,这都是不妥当的。须知健康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念以及积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糖尿病的前提和基础。不良的心理因素会促使病情向负面转化。

    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持之以恒。因糖尿病需终身治疗,所以不管打针吃药、饮食调节,还是自我监控,都必须持之以恒。而有的患者由于怕麻烦,就听信游医广告,索取“根治秘方”,结果受到敲诈,耽误病情。还有的患者在取得初步治疗效果后,即放松甚至中断治疗,使病情出现反复。

    在治疗上过分依赖医生。病人的自我监测、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而医生只是起辅助作用。事实也证明,经过糖尿病知识宣教的患者,在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监测技能和自我调节方式后,他们控制病情的时间明显缩短,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在现代治疗模式中转换自己的位置,逐渐充当“主角”。

    对“三大治疗方式”缺乏有机配合。所谓“三大治疗方式”即: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其核心是控制高血糖,兼防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或者适用于同一病人各不相同的时期,因此,这三种方式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感觉有所偏废。比如,有的患者认为,不必控制饮食,可以通过运动把多余的热量排出去。岂不知每次摄入多余的热量,不可能通过运动全部消耗,它会越积越多,导致病情加重。, 百拇医药(杜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