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皮肤专科 > 皮肤科
编号:123916
毛细血管扩张与激光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28日 网易
    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

    概述

    毛细血管扩张是指近皮肤或粘膜表面的细静脉、毛细血管和细动脉呈持久的细丝状、星状或蛛网状扩张。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损害呈鲜红色,压之退色,发生后可持久地无变化或缓慢地发展、增大。可以限于某一部位或者较广泛。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血管舒缩神经失调,使毛细血管壁失去张力,或循环障碍所致。此外同毒性刺激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分类

    A.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扩张的诱因往往不明,称为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如遗传性 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全身性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等。
, 百拇医药
    B.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继发于某些其它疾病,称为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如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等)、持久性日光暴晒或接触焦油等,放射性皮炎、红斑狼疮、硬皮病、肝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C.具有毛细血管扩张的健康人 健康人尤其是青年女性的下肢及面部常可以发生毛细血管扩张。如蜘蛛痣常出现在健康儿童及孕妇。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扩张无自觉症状,在正常皮肤出现红色丝状损害,呈线状、树枝状、乱发状不规则网状或近似红斑样,玻片压之退色,移去玻片恢复原色。可发生于皮肤各处,但多见于面部,股外侧、足背及躯干,也可发生于粘膜。单侧或对称,无出血倾向。

    本症在临床上有两个特殊类型:

    (1)蜘蛛痣(Spider Nevus) 此痣是针头至小米粒大鲜红色斑点,或略为隆起,向周围有辐射状纤细毛细血管扩张,用火柴头压红点处,辐射状血管即消失,移去压力,即复原状,范围约0.5 cm~1.0cm。数目不定,多为一个或数个。常常于颊、鼻部,也可以见于颈、胸部等处。多自然发生,偶见于蚊叮咬等,也常见于孕妇、肝硬化或其它肝脏疾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2)老年性血管瘤(Angioma Senile) 系毛细血管扩张所形成的米粒大小斑点或丘疹,呈鲜红 或紫红。多见于躯干和胸上部,常发生于中年以上者。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通常不难诊断。(1)血丝状皮损,(2)好发于面部、股外侧、足背与躯干,(3)无自觉症状,(4)无出血倾向。

    激光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类疾病,多发生于面部和腿部。闪光灯泵浦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较为有效,但术后出现紫癜不可避免。而硬化疗法在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时所出现的疗效不佳及相关副作用,成为病人接受该治疗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倍频Nd:YAG532nm波长激光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麻醉 一般情况下选用局麻,以瑞典阿斯特拉生产的5%EMLA麻醉软膏涂于患处,外敷食品保鲜膜覆盖。
, http://www.100md.com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后以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再以抗生素软膏涂于创面,纱布包扎。创面要求清洁、干燥,术后避免阳光照射半年。

    疗效

    倍频Nd:YAG激光对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以毛细血管扩张疗效最好,大部分病例一次治疗即可治愈,个别病例需要进行第二次补充治疗。鼻部或面颊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激光照射当时即可看到毛细血管闭锁、消失,但肢体特别是下肢的毛细血管扩张较难治疗,尤其是较粗的细微静脉常需要2~4次补充治疗。

    并发症

    倍频Nd:YAG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避免了其它短脉宽激光治疗时常出现的皮下出血及紫癜。冷却头的应用又控制了热量,减轻了色素沉着与瘢痕形成。极个别患者出现色素沉着,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可消失。

    预后

    毛细血管扩张主要存在美容问题,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毛细血管扩张也可继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等,对此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