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8
肥胖与社会心理因素密不可分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20年前,很少有人议及减肥问题,如今,几乎家家都在议论减肥问题。有的人为了减肥早晨不吃早饭,有的人从来不敢吃得太饱,可是,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收效甚微,该胖的就是要胖,“喝凉水都长膘”。 不仅大人如此,儿童也出现了一大批肥胖型的“千金”和“公子”,有人因为被称为“肥胖症”,便以为是一种病症。可20年前,尤其是50-60年代,我国很少有胖孩子,这种对比和反差,很难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 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前不久,一批比较权威的科学工作者用统计和观察的方法研究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们认为,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肥胖症,已经不能正确地认识疾病了。现代许多疾病要从社会和心理角度来认识。

    首先,专家们认为,社会因素导致肥胖现象: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水平一下子大幅度提高,物资由极度匮乏突然变得极度丰富,以前一直困扰我们的吃饭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过去逢年过节才吃得上的“好饭”,现在几乎可以天天吃。在近百年的历史上,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着丰富的食物供给。

    其二,专家们认为,“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饮食文化,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更加重视吃的问题。不仅逢年过节要吃,朋友相聚要吃,而且随便找个名目就可大吃一顿。重视美食的人们现在有了充分品尝的机会。

    其三,专家认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活动的越来越少了。比如过去修堤坝主要是靠人肩挑手推,而现在主要靠大型机械,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活动减少,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还发现,人格特征和情绪等可影响人的饮食行为。有自卑心理的人,可以通过进食来满足自身自尊的需求;有焦虑担忧情绪的人,也可以通过进食来满足自身对安全的需求,或者缓解、减少心中的消极情绪。

    人类是怎样通过进食来缓解消极情绪的呢?国外专家认为,这是与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在孩提时代,有些母亲不能正确地分辨儿童哭闹的原因,只要哭闹,就用喂奶来解决,正是这种过度的喂养导致了肥胖。同时,这些孩子从未学会辨别饥饿、愤怒、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差异,从小就养成了通过进食解决这些问题的习惯,于是日后成为成年人肥胖症的儿童期根源。

    明白了肥胖的社会心理因素,我们便可以采取对应措施,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不要吃得过多、过饱。心理有了消极情绪要通过心理医生或其它方式解决,尽量不要通过大醉一场或终日不醒的消极方式解决。同时,重要的是要从孩提时代抓起,年轻的母亲和父亲要观察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只需要吃。除了吃以外,应该安排孩子观察社会,认识美的东西,既能陶冶情操又可引导孩子走上人格性情全面发展之路。, 百拇医药